外匯基金配合北京「去美元化」 美元資產佔比創97年後新低

香港金管局近日3度斥資千億港元購買美元,來捍衛聯繫匯率之際,局方周二(6日)再公布,目前外匯基金的美元資產比例,已由90%急降至約79%,創「亞洲金融風暴」後最低,並表明會持續將投資由美元分散至非美元資產。香港「去美元資產」做法,不但與近來中國國策走向一致,就連整個亞洲主要經濟體都出現「拋售美元潮」,《路透社》引述分析師形容為一場「逆亞洲金融危機」(Asian crisis in reverse),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面臨前所未有挑戰。而作為「美元橋樑」的香港未來如何自處,備受關注。

香港金管局公布,外匯基金近來已逐步將投資由美元資產分散至「非美元資產」,包括人民幣、歐元、日圓及英鎊等,並會持續縮減美債年期。他指,目前外匯基金的美元資產比例,已由90%降至約79%。

翻查金管局資料,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當局為捍衛聯繫匯率制度,一直將美元資產維持在約90%水平,作為外匯基金核心配置。如今這比例大跌至79%,意味至少創下20多年來新低紀錄。而香港「去美元化」的做法,與近來中國國策走勢一致。

習近平上台以來一直採取「去美元化」策略

根據中國央行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央行已連續20個月增持黃金,儲備達到近2,300噸,進一步減少美元資產比重。根據美國財政部資料,中國持有美債規模於去年底降至7,690億美元,為2009年來最低;雖然最新今年2月,略升至7,843億美元,但佔整個美國國債市場僅3%,亦比起2013年的峰值13,200萬億美元大跌逾40%,反映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以來「去美元化」投資策略。

美媒《路透社》周二(6日)引述多位分析師指,目前整個亞洲主要經濟體都出現「拋售美元潮」,導致人民幣、台幣、新加坡元、韓元等貨幣大幅升值,其趨勢與亞洲金融風暴「資本大舉撤出亞洲」相反,形容為一場「逆亞洲金融危機」(Asian crisis in reverse)。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引發全球關稅大戰、經濟放緩風險大增,使市場對美元資產回報失去信心,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面臨前所未有挑戰。

報道引述分析指出,亞洲最大的美元儲備集中在中國大陸、台灣、韓國和新加坡,共涉及數以萬億美元。截至3月底,單計中國銀行體系美元存款,已高達9598億美元,為3年來最高,不排除官方正為下一階段的去美元化作準備。

顏寶剛: 港府正在減少依賴美元資產

資深財經專家顏寶剛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美元資產佔比創新低, 並不意味著港府準備港元跟跟美元脫鉤,只是港府正在減少依賴美元資產。

外界正關注,香港作為中國與美元體系的中介者(Dollar conduit),在取態上恐怕左右為難。投資上,香港傾向跟隨國策「去美元化」,並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包括增強香港的人民幣流通,引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減少依賴SWIFT;央行於今年初在香港發行歷來最大額央行票據,規模達600億元人民幣。

金管局:香港仍需要美元穩定金融市場

不過,香港仍堅持「美元橋樑」的角色。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周二(6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指出,外匯基金走多元化路線之餘,美元資產佔比仍會保持至少一半,其全部屬於短期、流動性高,用於維持港元和金融市場穩定。

而上周五(2日),港元兌美元匯率一度升至7.75,觸及聯繫匯率區間的強方兌換保證上限。金管局被迫入市干預大手賣港元、買美元,為2020年以來首次,更加連續3個交易日進場,累計注資金額達逾1,166億港元,其中周二(6日)刷新單次注資歷史新高,達逾605億港元,其反映香港捍衛聯繫匯率的決心。

編輯 : 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