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合一混採檢測」新冠病毒建「奇功」 青島千萬人樣本均為「陰性」

0:00 / 0:00

十一長假後再度爆發新冠疫情的山東省青島市,啟動了全市新冠病毒普篩。官方稱,以「十合一混採檢測」法,將採集自十個人的十個樣本集合於一個採集管中進行檢測,在5天內完成了全市超過1千萬人的樣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潘加晴 報道)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上周指出,青島市5天內就完成全市共1089萬多份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除了先前公布的確診病例外,沒有發現新的陽性樣本,青島市副市長薛慶國更聲稱,已經排除社區傳播的風險和疫情蔓延的可能。北京《工人日報》周一(19日)的報道更指出,普篩能夠如此高效率的原因,是把10人樣本混在一起檢測。

不過,這種「十合一混採檢測」引起外界質疑是否符合規定。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對檢測的結果都表示質疑,認為檢驗試劑一定會有偽陰性和偽陽性,怎麼可能結果全是陰性?

旅美中國公共衛生專家萬延海周二(20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混採檢測是公共衛生領域常用的方法,例如美國的血液檢測都會使用此方法,以提高效率及節省資源。萬延海說,在極權制度下,中國的檢測完全可以通過行政命令短時間內執行,青島大規模的檢測亦符合中共的政治需要,利用疫情強化集權體制。

萬延海:在這個情況下面,政治人物也不敢面對疫情帶來的政治風險,現在政治人物也利用能夠控制疫情來顯示中國特色的制度優越性。我覺得中國政府也在利用疫病的危機,訓練它的動員和反應能力,也包括一系列的社會控制方面,例如在疫情下利用大數據對每一個人監控,在沒有法律依據下監控。所以你會看到在危機面前,中國政府實際上在做一個高度軍事化的國家訓練。

「十合一混採檢測」即是以十人為一個單位,把10人的樣本混在一起。官方聲稱,混檢最大的優勢是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早前,有網上流出影片顯示,國內有城市進行「混採檢測」時,疑似出現多人共用一支棉花棒採集深喉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