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律學者陳弘毅週三(7日)向政府遞交特首選舉"白票守尾門"的方案,但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指,基本法是原則性法律條文,沒有提到白票問題,但認為,這種做法已脫離普選的意義。(潘加晴報道)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近日提出特首普選"白票守尾門"的方案,即市民一人一票普選階段時,若白票數目過半,將交由提名委員會進行重選。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周三表示,普選的意義在於對特定候選人表達態度,白票未能做到這一點,無傾向亦不是有效的投票。他認為,這種做法已脫離普選的意義 。
至於建議有沒有違反基本法和人大常委8.31的決定,他認為,兩者都沒有具體討論白票的問題,相信在第二階段的政改諮詢,會引起社會討論。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表示,今早(7日)收到陳弘毅的詳盡意見書,他們會與對方聯絡,認真研究,會跟進是否符合基本法;同時,亦會考慮本地其他選舉對白票的安排。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宣讀啟動第二輪政改諮詢的聲明,經民聯梁美芬提出,外界提出包括"白票守尾門"等建議,都不符合基本法,要求政府向市民解釋清楚。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接受本台訪問時則表示,"白票守尾門"技術上沒有違反基本法,但在選舉原則上比較偏重負面方向,投票目的可能會傾向否決候選人,而非選出執政者。
謝偉俊說﹕法律上可行,但在政治理論上可能比較負面。香港正在民主進程起步途中,太過強調否決候選人的做法,不值得鼓勵。
另外,在周三的立法會大會上,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關注政府新聞處出版的《香港便覽》在上月更新後,"港人治港"的英文翻譯由 "Hong Kong People ruling Hong Kong" 改為 "Hong Kong People administering Hong Kong",質疑是否意味特區政府只負責執行中央人民政府下達的指令,刻意貶低"高度自治"在香港憲制的重要性。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強調,今次的更新,並無改動任何內容資料,又指政府的文件都有採取類似表述,沒有特別之處。
毛孟靜批評解釋不合理,這是官方的巧言令色,實際反映了當局"一國先於兩制"的思維,自行重新演繹《基本法》,摒棄香港人利益。
毛孟靜質疑,政府辯稱早於2007年已使用"administer"字眼,卻沒解釋為何在回歸十年後突然改變用詞,未能自圓其說。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