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中運動持續超過兩星期,中方的批判亦逐步升級。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指,香港的佔領運動是西方勢力支持香港反對派,企圖製造顏色革命。而《人民日報》周六的評論文章指,"佔中"是"動亂",糟蹋香港經濟。(戴維森報道)
根據多份大陸及俄羅斯媒體報道,比總理李克強先行抵達俄羅斯的副總理汪洋,周六(11日)接受訪問時回應"佔中"事件。他稱,西方國家正試圖支持香港的反對派,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策動所謂的顏色革命。在當前形勢下,中俄應該更加團結,鞏固戰略合作,應對西方國家的勢力。
而同一日,《人民日報》對"佔中"行動的批判亦升級,海外版頭版周六刊登文章,稱"佔中"是"動亂",同時指"佔中"糟蹋香港經濟。而外交部周五亦指,"佔中完全是非法活動"。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由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署名,指責香港泛民"製造一場又一場無聊政治惡鬥"。文章指"佔中"糟蹋香港經濟,香港亦已經無多少家底可供糟蹋。文章又引述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測算,截至上周二(7日),"佔中"令香港損失3500億港元,若行動升級,香港付出的經濟成本將永久無法挽回。
文章形容"佔中"是"動亂",指"資本害怕動亂,勝於害怕暫時沒有利潤,這些年來層出不窮、愈演愈烈的動亂,使香港損失了難以計算的機會"。文章稱,"香港的動亂影響不了大陸經濟的全局,好像香港的碼頭若不能使用、香港金融市場若紊亂,自有內地頂上,香港作為自由港地位,也有上海自貿區可望替代"。
文章稱,參加"佔中"的青年,有些是因為香港社會向上流動空間萎縮,一時看不到前途而發洩心中無名怒火,但這種事件會不會形成"政治動亂—就業機會進一步流失"的惡性循環?而《環球時報》文章指"動亂"的勢頭顯然過了火,走向"苦撐"階段。
另外,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呼籲佔領人士與政府釋出善意,透過對話解決紛爭,更強調"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要因為爭取自己理想而影響他人生活。
梁錦松表示,理解及同情集會人士的訴求,認為年輕人有理想是好事,但最重要是得民意,若集會阻礙市民的生活及生計,導致失去市民支持,是否一種最好策略,年輕人應該深思。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