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港獨抬頭 政府禁用“中港關係” 用詞
2015.02.18
香港特區就描述大陸與香港關係的用詞,近日發出內部指引,包括要求各政府部門拼棄“中港關係”的描述,改為“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有建制派人士認為做法恰當,不排除本土意識逐漸抬頭,港府有意作出“糾正”;但泛民議員就認為,當局是要控制本土意識形態及思想。(林靜報道)
香港行政署周三向政府各部門發出主題為《用詞正確》的內部通告,要求各部門使用涉及大陸與香港關係的字句時,必須要跟從通告,並指明“中港關係”用詞不合適,應該採用“內地與香港的關係”;在提及中央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時,更要留意在“一國兩制”及“港人治港”加上引號,但高度自治不應加引號。
而政團“香港本土”負責人、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接受本台訪問時,質疑當局的舉措,是要控制意識形態、文化及思想。
毛孟靜說: 要清洗我們的一套語言,例如在用字上完全要跟大陸的話,那是可以控制文化和人民思維。
毛孟靜又認為,此舉與去年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後,對港政策一脈相承的做法,反映中央及港府是壓低高度自治的重要。
但建制派“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回應傳媒時指,同意香港政府統一官方用字,認為是力求準確的表現。
譚耀宗說: 我亦認為“內地與香港的關係”的描述是比較正確,以內地和香港表述較準確和親切,而且香港與中國非兩個國家。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指出,早年,他任職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時,已察覺到當時參與工作的梁振英,對這些涉及兩地關係的字句非常緊張。劉兆佳指,近年港獨及本土意識出現,可能引發港府修改字眼的迫切性。
劉兆佳說: 這個情況,內地官員在回歸時已經有微言,可能因為香港出現各種本土意識、港獨等,可能引發今次的修改。
另外,水貨客滋擾問題,近日激發中港兩地民間矛盾,特區政府被批評束手無策。香港地政總署近日毅然採取行動,收回屯門一幢工業大廈內,兩個涉嫌違反地契條款、進行水貨活動的單位。
屯門區議員陳樹英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近年區內愈來愈多工廈單位,被轉變用途出售水貨,吸引不少大陸客光顧。
陳樹英說: 由於鄰近屯門市中心,很多內地客在市中心買不到需要的貨品,會轉到工廈水貨店購買,估計因為貨源較地舖多,價錢亦可能較平,顧客亦包括本地人。
陳樹英又說,不時有大量車輛停泊在這些工廈水貨店樓下,大陸客光顧後,可以即時上車,直接返回大陸。有市民向她投訴指,現場構成交通問題,而出入人流多,亦涉及工廈走火安全問題。
而屯門地政專員黎啟泰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承認,今次收回單位是較嚴重的做法,兩個單位只可作工業或貨倉用途,但署方巡視時發現有陳列貨品、金錢交易和收銀機等,有證據證明違反土地契約。他希望起到示範作用,令冥頑不靈的業主或租客不要犯法。
黎啟泰說: 我們如何能夠盡快打擊這個活動的呢?我們會在法例上著手,我們能盡快收回單位,這可以打擊到業主,令業主不能再出租單位,因為業權已在我們手上。
他又說,已經在元朗、屯門和北區巡視超過2千個工業單位,部分規違有銷售活動,署方發出37封警告信,會繼續跟進。
在大學教授經濟學的港區人大代表劉佩瓊,在電台節目中建議,政府可在口岸設地方予水貨客取貨,以免他們進入市區,亦可考慮興建“邊境購物城”。劉佩瓊又說,香港面積小,若每日有十萬計內地旅客來港,會影響本地居民生活,故政府需採取措施應對,特別是制止水貨問題。她續指,正探討是否在下月兩會期間提出自由行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