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會議剛結束不久,中國監管互聯網機構週一(30日)提出兩項新規定,包括對新社交媒體的評估管理,以及互聯網負責內容的從業員管理辦法。大陸網民認為,此舉為打壓及收緊網民的言論空間。(海藍 報道)
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週一(30日)接連公佈兩項新規定,其中《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管理規定》,對社交網絡、自媒體、即時通訊工具、搜索引擎及網絡直播等新技術的應用,為免被一些不法份子發佈違法信息、實施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損害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新規定明確網信辦將負責全國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工作,由各省、自治區及巿網信辦負責其行政區內的評估工作。而服務提供者應自行建立健全的安全評估管理制度,並保障制度。按照新規定要求,服務提供者不得發佈、傳播法律禁止的信息內容。經安全評估新技術存在風險,服務提供者應及時整改。
南京網民紅塵顛倒向本台指出,這些規定肯定是不合理及荒謬,什麼都是他們說了算,那一句話違法或那些言論他不喜歡,都可以抓人。對當局來說,政策多 一條少一條,無非為收緊言論空間,打壓愈來愈嚴厲,她建議當局應以憲法作為新規定的標準。
網民說:我覺得這個不存在什麼標準,唯一的標準是根據現在憲法規定那一條,老百姓說了這個話,違背了那一條法律,你可以依法去懲治他。你現在一會這個規定,一會那個標準,誰知道你到底明天又是換個什麼標準。
另一項公告中,網信辦還提出了互聯網內容管理從業員的管理辦法,按照新規定,從業員不得利用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佈、轉載和審核等工作便利從事廣告、發行、贊助及中介等經營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等。所謂從業人員是指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專門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佈、轉載和審核等內容管理工作的人員。新規定要求從業人員應遵守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貫切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新聞輿論工作的政策,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等。國家和地方網信辦將建立從業人員管理信息系統,並建信用檔案及黑名單,要求所在單位對不法人員加強管理及教育培訓等,該單位應建立舉報制度等。網信辦以上兩項規定均在12月1日起實施。
湖南網民歐彪峰認為,中國當局對網絡言論不斷箝制及收緊狀態,這會導致中國社會朝惡劣方向發展。對於互聯網內容管理從業員的規定,他認為新規定很嚴格,明顯會產生恐慌效應。
歐彪峰說:他對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培訓,這個管理,目的是讓網絡上只出現當局只允許的這種聲音,最終就變成只有一種聲音,失去這種多元化,這個非常糟糕。
中國在今年6月推出網絡安全法,其後當局推出一系列新規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