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紐約時報》周日(3日)披露,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與至少60間設備製造商分享用戶數據;《紐約時報》周三(6日)再報道,臉書至少與中國大陸4家中國電子公司,包括有軍方背景的華為有數據合作。臉書回應,數據存儲在華為的手機,非伺服器,本周將結束與華為的合作。(霍亮喬/潘加晴 報道)
據《紐約時報》報道,臉書與華為的數據合作協議,可追溯到起碼2010年,現今仍然生效。不過臉書回應,本周將結束與華為的合作。
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周三(6日)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網絡滲透已無分邊界;中國在貴州設立大數據庫,俄羅斯被指利用網絡干擾歐美選舉,西方國家必須以限制核武方式來規範網絡入侵,保障個人隱私。
黃東說:站在國際關係抑或是人權方面,怎樣設立一個無形的邊界、怎樣設立一個國際法,既可保護國家安全,又可在符合各自利益的立場下提升到國際層面。與核武不同,它是國家、軍隊的,但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來說,在互聯網無遠弗屆的情況之下,國家層面的政府機關在做的事,無可否認是侵犯個人的私隱和人權時,我們不得不嚴重關注,不論是在何國發生,特別是科技發達、獨裁的國家就越令人擔心。
黃東還說,現在是雲端世界和大網絡時代,無論是軍用或是民用,都是沒有絕對的安全,軍民一體的滲透和刺探實難分辨。
黃東說:通過民用的網絡,可以刺探到軍用的信息;同樣地,通過軍用的技術可以監控和蒐集到民用所謂對國家安全有幫助的,或有威脅的信息。因此我們看到一個特點,就是在廿一世紀,已沒有絕對的軍用或是民用的電訊網絡時代,已經被稱為「軍民一體」。
《紐約時報》首先報道臉書和至少60間設備製造商之間的交易,這些交易允許包括蘋果、亞馬遜、微軟和三星在內的製造商,在過去十年間大量取得臉書用戶數據。
在美國,國會及軍方一直有聲音,質疑中國華為生產的設備,是中國政府間諜活動的工具。今年4月份,臉書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到國會作證,曾強調用戶在臉書擁有的每一個內容都可以完全控制誰能閱讀、如何分享。
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即使臉書用戶已標示拒絕與第三方分享信息,硬體製造商仍然可以取得用戶朋友的數據。
臉書承認,與其達成協議的中國公司,可獲取設備用戶和所有朋友的詳細信息,包括工作和教育經歷、感情狀態和喜好。但臉書同時強調,與華為共享的數據保存在華為的手機,但不是華為的伺服器。
除華為外,臉書還有與聯想、TCL和Oppo等中國的電信設備公司分享用戶數據。
美國國會參議院商務委員會已在周二(5日)去信要求臉書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向其提供有關與設備製造商分享用戶數據的報告。
該信件詢問臉書與設備製造商的合作關係是否符合由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於2011年頒布的法令的要求。同時,還詢問了朱克伯格是否想對今年4月份國會作證時的證詞做出任何修改。臉書曾在經歷大規模用戶數據被泄露後承諾將加強用戶數據保護機制。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