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中國河南發生艾滋血禍,最早發現並披露該事件的中國醫生王淑平因此遭受打壓,被迫流亡美國。上周六她在旅行中心臟病發離世。同道對她有生之年始終未見中國艾滋病問題的解決感到惋惜。前衛生部官員再喊話當局停止打壓「吹哨者」和受害者。(吳亦桐 / 黃樂濤 報道)
據《華盛頓郵報》等外媒報道,在上世紀90年代最早發現並披露河南艾滋疫情的醫生王淑平,上周六(9月21日)在美國去世,享年59歲。外媒認為她是中國這場巨大的公共衛生危機的「吹哨者」(Whistleblower,舉報黑幕的人)。
《華盛頓郵報》援引王淑平的丈夫加里・克里斯滕森( Gary Christensen),透露王淑平在鹽湖城的一個峽谷徒步旅行時,因心臟病發作去世。
王淑平在上世紀90年代最早發現並報告河南等中原地區的艾滋病和丙肝疫情。隨後她被中共當局定為打壓目標。
因為王淑平的發現和上報,中國政府才啟動血庫艾滋及丙肝等疾病檢測,王淑平也因此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但中共官員試圖掩蓋公共衛生危機,在持續受到恐嚇和威脅後,王淑平於2001年被迫離開中國,此後一直在美國居住並入籍,自此之後因為安全問題再未回過中國。
王淑平離世消息傳出後,無數網友追思這位以一己之力抗爭體制並挽救生命的勇者。
北京維權人士胡佳在本世紀初開始關注中國艾滋病問題。他向本台表示,揭露真相的高耀潔、王淑平等良知人士受到打壓被迫流亡。中共當局從未解決艾滋病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胡佳說:這位有良知的王淑平女士,打開河南艾滋病問題上與高老師(高耀潔)雙劍合璧的一位勇者,她的執著改變了她的命運,這兩位河南艾滋病問題的揭露者都流亡美國。她英年早逝是莫大的遺憾。我想她希望看到中國艾滋病問題的公開解決。在中國官方眼裡是要把提出問題的人都解決掉。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血液污染受害者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的兒子在20多年前因使用上海生物制藥研究所血液制品感染了艾滋和丙肝,這些血制品原材料采自河南血漿。他認為如果當局在王淑平等人揭開真相後及時采取措施,就不會發生後面更大的悲劇。而目前政府的策略是耗時間,等待所有的受害者和知情者死去,從而帶走中共這段不光彩的歷史。
受害者說:現在不要說我們的賠償和追究刑事責任,就是國家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查,到底有多少人(感染)。我們受到的障礙很大,政府不願意面對這個,要把人們拖死。
中國衛生部前官員、原中國健康教育所前所長陳秉中,在10幾年間不斷就河南血禍公開追責中共高官,包括直接的責任人李長春和後來封鎖真相的李克強。這位中共體制內罕見的良心人士也受到當局的打壓和威脅。
陳秉中痛悼王淑平的離世,也再次喊話中共停止對艾滋病受害者和維權者的打壓。
陳秉中說:她(王淑平)是重大的功臣,可是她又受到這麽嚴重的打壓,我對她深深的悼念。河南這個艾滋病當局這樣的隱瞞,說一套做一套,所以現在河南還有幾十萬的受害者。你說70年的「光榮偉大業績」,可是這個問題怎麼就不敢揭露呢?令人氣憤!
回溯歷史,上世紀90年代,資源貧瘠的河南為提振GDP大力推行「血漿經濟」;1992年,時任河南周口地區一個單采血漿站副站長的王淑平,發現部分獻血者肝化驗數據異常,隨後她對衛生部門發出河南供體血漿感染丙肝病毒、及懷疑有可能爆發艾滋疫情的警告。
她在當時的報告中寫道:我調查後發現,丙型肝炎抗體陽性率高達84.3%。作為醫生,我非常著急。我知道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毒具有相同的感染途徑,我不想坐在衛生局的辦公室裡坐等艾滋病的爆發。我想直接監測並防止它的蔓延。
在王淑平上報丙肝疫情後,中國衛生部於1993年開始要求對血漿提供者進行丙型肝炎篩查。
至1995年,她發現了另一起醜聞,有攜帶艾滋病毒的捐獻者在河南的不同地區獻血。王請求河南省衛生廳對所有採血站進行艾滋病毒檢測,但被告知費用太高。
她自己購買了檢測試劑盒,發現400名捐助者中的HIV陽性率為13%。因為她的調查報告,中國悄然關閉了大量的血漿站,而且後來在血庫中增加了艾滋病毒檢測。但打壓也隨之而來,她的報告不見天日,她被襲擊、毆打、失業。
2001年,中國政府承認有超過50萬的貧困人口感染了艾滋。
今年9月10日在倫敦漢普斯特劇場(Hampstead Theatre)劇院上演的一部舞台劇《地獄宮殿的國王》源自王淑平的故事,以上世紀90年代河南艾滋村和賣血經濟為背景。
參加首映禮的王淑平透露,國安找上她在國內的親戚和朋友,還試圖向她的女兒發出威脅,以阻止該劇上演。其理由是這會將使中國政府陷入尷尬境地,並損害官員的聲譽。王淑平表示不會因恐嚇而沉默,亦沒有考慮自己的命運,指這是醫生職業操守的首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