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本周將到訪北京,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外界預料,此行有望促進兩國冰封多年的經貿關係。有學者形容,在西方抵制中國霸凌主義時,澳大利亞在「踩鋼絲」,但相信澳大利亞對中國仍有戒心,即使有經貿往來,兩國亦難以回到過去的夥伴關係。
澳大利亞政府周一(19日)發聲明指出,應中國政府邀請,外長黃英賢在本周二(20日)及周三(21日)出訪北京,期間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並會出席周三、即中澳建交50周年當天舉行的第6次中澳外交和戰略對話。今次將是2018年11月以來,首次有澳大利亞外長訪華,被視為兩國關係回暖的跡象。
中澳關係解凍? 學者:雙方各取所需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教授馮崇義周一(19日)接受本台訪問指,中國與澳大利亞外長會晤,是各取所需。
馮崇義說:中國受西方民主國家包圍而變得孤立,它(中國)很想突破,很想把澳大利亞當一個突破口;而澳大利亞方面,因為從2017年底、18年開始針對華為反對中國干涉,中國一直對澳大利亞經濟制裁,澳大利亞政府也想解除這樣的經濟制裁。
學者:中澳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夥伴關係
馮崇義指,中澳領導人早在印尼峇里出席20國集團峰會(G20)時舉行雙邊會晤,雙方關係已經解凍,但相信澳大利亞仍會基於對中國的安全考慮,顧及與美國關係,以及作為「五眼聯盟」、民主國家的一員,不可能與中國回到過去的夥伴關係。
馮崇義說:他們(澳大利亞)會踩鋼絲,因為他兩邊都想要,在安全方面跟美國協成非常牢固的同盟,同時在經濟方面想改善跟中國關係,多賣一些他們的產品,他們還是會找到一些平衡點,不可能一邊倒,他不會跟中國有甚麼建盟關係,現在不可能,但在經貿方面現在會有一點改善。
澳大利亞對中國仍有戒心
另外,外界認為,黃英賢訪華,有機會促成包括中國環球電視網前主播成蕾在內、被中方以國家安全相關罪名拘押的澳籍人士獲釋。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同日接受本台訪問,他認為中澳關係有望得到改善,但是澳大利亞對中國仍有戒心。
丁樹範說:因為過去一方面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也在增加,令整個澳洲的政界對中國的滲透會高度警戒。另外中國在南太平洋找到立足點,譬如說在所羅門群島,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活動,會讓澳洲高度警戒,這就會讓澳中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因為中國不會從南太平洋撤出它的影響力。
澳大利亞上屆政府對華態度強硬
近年澳大利亞與其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的外交關係惡化。2020年,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呼籲對新冠病毒疫情源頭展開調查,這激怒了中國政府,北京隨即對澳大利亞出口實施制裁,包括抵制澳牛肉、葡萄酒、中國人不再到澳大利亞旅遊和讀大學。2018年,澳大利亞因「國家安全」理由,禁止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參與當地5G網絡,也激怒了北京。
不過,今年5月上台的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Albanese)多次表示有意改善澳中關係。今年上月,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厘島舉行的G20嶙峰會期間會晤,是2016年以來,中澳領導人首次舉行雙邊會晤。
澳大利亞政府在外長訪華的聲明中提到,黃英賢訪華是建基於總理阿爾巴尼斯最近在印尼峇里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阿爾巴尼斯表示,希望與中國維持穩定的關係,會於可行的情況下合作,但在涉及國家利益的事情上,澳大利亞在有必要時一定挺身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同日表示,中方希望通過澳大利亞外長這次訪華,進一步落實兩國領導人上個月在印尼巴厘島會晤時達成的重要共識,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求同存異的原則,加強對話,拓展合作,管控分歧,推動雙邊關係重回正確軌道。
記者:董舒悅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