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駐中國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報道中國敏感議題遭中共恐嚇,早前聯同同任記者的妻子舉家遷往台灣。沙磊周五(2日)BBC網頁,撰寫題為「駐華報道的嚴峻現實趕我離開」(The grim reality of reporting in China that pushed me out)的文章,談到自己會和其他外國記者繼續在中國以外報道,向說真話的中國公民致意。(陳駿豪 報道)
沙磊文首以自己和家人匆忙離開機場的經歷談起,寫道中國便衣警察一直在家門外監視,跟蹤他們一家到機場直至登機櫃台。他又寫道,自己離開後,中國外交部與中共控制的傳媒對自大肆攻擊,宣稱他就新疆禁閉營和強逼勞動的報道「激怒中國人民」,但沙磊質疑官方不能自圓其說,因為絕大多數中國人無法看到自己的報道。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批評沙磊「新疆民眾可以對他具誹謗意味的報道興民事訴訟。」中國官媒又指BBC報道「假新聞」。
沙磊再回想,當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歡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當時流行的論調是中國富有起來便會逐步走向民主。他2012年到派駐中國時,那時也流行這種說法。沙磊說這種估計相當「天真」,那年碰巧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掌權後,多國在中國的貿易來往大增,但民主「卻越來越遠」。他寫道,習近平運用中國僵化的政治體制,控制幾乎所有社會層面。如今任期無限的習近平,掌權近10年,傳媒已成為他掌權下的主戰場。
習近平上台後,中共將「西方價值」列為鬥爭目標,立下「九號文件」(即不准大學談論新聞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七不講」禁令)。BBC等外媒揭露新疆真相、質疑中國處理疫情和追究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為香港人反中國威權統治發聲的報道,自然成為中共攻擊目標。
沙磊又寫道,中共宣傳機器除了繼續攻擊他,也加強使用外國社交媒體擴大「打擊」效果。他認為弔詭的是,外國傳媒在中國的報道空間日益收窄,中共另一方面加大投資對外傳媒,利用海外自由、開放的平台,讓「戰狼」外交官發文抨擊外國報道。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國際網路政策中心(International Cyber Policy Centre)已有報告,記錄這種密集而且同步的跨平台戰略。
中國官媒在外大肆發言,但在國內則粗暴禁止獨立報道、審查外國廣播和網頁,甚至禁止外國記者在社交媒體發聲。沙磊指,在此脈絡下,我的離開可視為一場新興、極不對稱思想控制戰的一小部分,他指,接觸中國的渠道減少,削弱國際了解中國實際情況的機會,中國則利用自由媒體的制度力量,破壞其他地方的民主辯論。
不過,沙磊對中國新聞仍有希望,正如他在中國新疆基於內部文件和宣傳,仍然揭露中共「再教育營」的真相。他指,「要管理規模龐大的禁閉營,在現代和數碼強權為主調的社會,(掌權者)必在網絡留下足跡,揭發這些事實的重要報道活動,會在遠方持續下去」。沙磊和其他外國記者會在台北或其他亞洲城市繼續報道中國新聞。
沙磊最後提到,中國仍有勇敢、意志堅定的外國記者致力報道,還有為數不多、出色磊落的中國公民冒着巨大危險,繞過審查,述說自己國家的故事。他舉例,如武漢封城前的世人對中國疫情的了解多半來自中國公民記者,「然而他們也付出代價。」
沙磊文末寫道:「我們不應忘記,在這場全球思想戰中,為了說實話面臨最嚴峻風險的,正是中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