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印尼網路平台快速發展,單以網約摩托車載客的「摩的騎士」為例,便養活了400萬人。但網絡發展成功的背後,其實是以華為為首的中國企業,從基礎建設到網路營運都包辦了,印尼人只有賣SIM卡和消費的角色,引發「數碼殖民」的擔憂。
印尼是東盟數碼經濟產值最大、增長最快的國家,互聯網經濟價值可能達到3300億美元,是目前東南亞數碼經濟價值的兩倍。不過,看似領先鄰國的數字背後,卻只看到中國企業包辦一切。
印尼南丹吉爾港理工學院(Institut Teknologi Tangerang Selatan,ITTS)副校長翁諾‧珀博(Onno W. Purbo)指出,華為有好幾條業務線,不僅在應用層面,還包括智能手機、網路基礎設施,每個業務的滲透方式都不同。尤其在基礎設施領域,華為以低價策略勝過其他對手。
珀博表示,印尼雖然有4G和5G網路,但都是華為投資和擁有,並包辦營運,印尼人分到的只是賣SIM卡。
珀博說:所有電信基礎設施都由外國人負責,問題是他們實際上有管理員密碼,他們有密碼可以做任何事情,他們可以記錄你的談話,他們可以記錄你的信息,那是問題所在。
華為在印尼的主導地位引發「數字殖民」的擔憂
印尼網絡安全論壇(Indonesia Cyber Security Forum)主席兼創始人阿爾迪‧蘇德佳(Ardi Sutedja)表示,印尼使用單一供應商,等於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那個籃子突然掉下來,所有的雞蛋都會破裂。
蘇德佳:慢慢地我們正面臨著新的,我們稱之為「數碼殖民4.0」。我們需要有人來到印尼,當然不僅為我們提供負擔得起的技術,當然還有融資方案,非常有吸引力的融資方案。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全球性企業,帶來有吸引力的方案,除了中國企業。
一名在雅加達從事金融業的台商說,中國企業有政府支持和補貼,彈性很大,例如先使用再拆帳等做法,歐美國家沒辦法像中國企業這樣「半賣半送」。由國有銀行先承諾借貸,然後企業取得訂單。這是「一帶一路」常見的操作模式,被西方國家廣泛詬病。
台灣駐印尼代表陳忠表示,印尼從中國的經濟貿易獲益,而且維持很好的成長,也因為這樣子,中國借由和印尼不斷提升的經貿關係,增加在政治上的籌碼。他指,中國不放過這種政治影響力大增的情況下,對台灣在印尼的工作加緊施壓。
記者:RFA中文組/Benar News/鍾廣政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