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一時的"撐粵語"運動近日再惹關注,廣州有聽眾對本台表示,習近平上台後,"推普廢粵"的風氣捲土重來,本土文化在廣州正慢慢被蠶食,擔心粵語會逐漸消失。(文宇晴 報道)
本台最近收到廣州一名大學生的來信,指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大陸當局對粵語及對新聞自由的打壓進一步加強。特別在香港發生佔領行動之後,當局的打壓更加肆無忌憚。該學生又羅列七個事例,包括粵語新聞或電台節目的比例逐漸減少等。擔心在這演變下,粵語進一步被蠶食。
五年前,廣州曾掀起"撐粵語"公民運動,當年廣州人水深火熱,抵抗政府企圖取締粵語的計劃,但由於市民大力反對,有關推普廢粵的措施才沉寂下來。
本台向廣州維權人士區伯了解近年的轉變。區伯表示,近十年以來,小學致力推行普通話教育,一些學校更要求學生在上課和課餘時間都講普通話,否則會被扣分。同時,政府部門也推行普通話,因此,在平常生活中說普通話,要比說粵語的多。
區伯說︰我有朋友兩夫妻都是廣東人,他們的兒子完全不會說廣東話。回到家,夫妻都要跟兒子說普通話。因為在學校裡強調一定要說普通話,有些學校更稱不說普通話就要扣分。當你到政府部門辦事,你不說普通話就辦不到,對方要求你"請你講普通話"。
區伯認為,廣東省因經濟發展,大量的外省人口遷入,但政府不能因外來人口的增加,而屏棄一直以來使用的粵語,要改變本地人的習慣來遷就。區伯強調,他不是排斥普通話,只希望政府能尊重地方語言,傳承這個悠久的文化。
區伯說︰擔心我們以後整個民族失去粵語,因為情況也有點奇怪。其他省份的方言都不反對,只是反對我們廣州話,為什麼?我們老一輩人去世後,年輕一代根本不懂粵語,粵語就會失傳。這個就是政府行為的一個暗示,所以我希望政府在保護語言文化歷史這方面,負上一定責任,尊重地方語言。
在廣州生活的網絡作家野渡亦稱,五年前官方提出要"推普廢粵"的言論後受到猛烈評擊,也曾有大批市民以各種的行動來"撐粵語"。汲取了事件的教訓,野渡感到官方為達到目的,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手段,將普通話普及,慢慢改變粵語在當地的使用習慣。
野渡說︰在2010年撐粵語行動中,民間相當活躍,我們看到官方同時相當警惕。即使說是保護地方語言為目的民間群眾運動,有可能會伸展到政治權利方面的訴求。對官方來說是難以忍受。所以在2010年至今五年期間,我們見到官方不作大張旗鼓阻礙粵語的傳播溝通,而是相當低調地,慢慢改變方式的趨勢。
野渡又提到,過去70、80年代開始,香港的電視節目、劇集、歌曲得到廣東市民追捧和模仿。但隨著香港近年的民間活動一波接一波,大陸當局為達到維穩目的,除加強網絡監控的同時,減少甚至是斷絕透過同共語言的傳播,也會有不俗的成效。
野渡說︰語言不單純是溝通,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和思維。對北方普通話集團來說,是相當大的衝擊。特別是香港這幾年間,民間運動的風起雲湧,一樣會影響到廣東,未來我們看到仍會對中央政治越來越大的衝擊。這種衝擊,如果未能影響到到廣東的話,對政府來說已經達到了維穩的目的。
粵語,香港俗稱廣東話,廣東與廣西俗稱白話,是兩廣及港澳地區的主要語言。
2010年7月,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紀可光,建議廣州電視台改用普通話廣播,加上東莞當局將刻在紀念明末將領袁崇煥的雕像下的口頭襌(掉哪媽!頂硬上!)鏟去,引起社會強烈反感。網民認為是當局要消滅廣東方言,紛紛聲討,曾發起了不同形式的"撐粵語"大型行動。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