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海試 擴大甲板供更多戰機升降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周日(13日)駛離大連造船廠碼頭,開展首次海上試驗,測試動力系統等設備的可靠性及穩定性,若一切順利可能在2020年前服役。

大陸媒體周日報道,國産航母001A早上6時45分由數艘拖船拖離造船廠碼頭,在完成掉頭後駛向外海,離開港口後航母的自主研製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將首次接受海洋環境的真正考驗。

國産航母經過三年多時間建造,去年四月下水後曾多次推遲試航日期。

航母工程總指揮、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表示,這艘排水量約60000噸、與遼寧艦相若,飛行甲板設計同樣是滑躍式;航母艦島的長度短於遼寧艦,但擴大飛行甲板使用面積,意味可以有更多戰機升降。

艦島的多座雷達和通訊天線,安裝與大型驅逐艦相同的相控雷達,而飛行甲板外側增加「海紅旗10」導彈和「1130」速射炮等自衛武器系統。

可搭載殲15 及其他型號艦載機的航母,胡問鳴指是在遼寧艦的研製和使用基礎上更進一步,躋身世界先進航母行列,且完善中國自主研發航母的能力。

遼寧海事局早前發出航行警告,從周日到周五(18日)在黃海北部特定海域執行軍事任務、禁止駛入,暗示國産航母首次海試的持續時間。

而中國航母專家指出,海試一般需時三個月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