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文学」VS「正能量」 分析:习近平治下年轻人前途绝望
中国年轻人以「孔乙己文学」发泄对就业形势的不满,官媒发「正能量」文章,告诫年轻人要挣脱「孔乙己的长衫」投入现实。结果引起民愤,网友指体制性原因造成就业难。有评论更直指习近平斩断年轻人前程。
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年轻人自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以表达绝望心境,令「孔乙己文学」上周登上社交媒体热榜。
「央视网」和「共青团中央」上周四(16日)发文,要求年轻人不要困在「孔乙己的长衫中」,警告年轻人:面对就业困难要平衡理想与现实,不要宣泄情绪和甘于躺平,更不要一味站在高处批判。
「共青团中央」文章更为年轻人指点「返乡出路」,称习近平在两会期间聆听了一位「新农人」代表返乡就业的故事,指「乡村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不料引起网民反感,在有关文章下留下大量负评,有网友甚至要求官方先解决「当代孔乙己出现的制度性问题」。
一名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Jacob向本台表示,年轻人不甘于「韭菜」命运,也无力改变现实,于是衍生出「孔乙己文学」,中共不容消极抵抗,故图以「正能量」进行洗脑,但认清现实的年轻人已不再相信这套说辞。
Jacob说:这就相当于一个庞氏骗局似的东西,然后它在错误的环境下让你奋斗,结果就是你白给它干活。别人只要不想当它们的韭菜,它们就用「上进」这个词就骗你。在这个环境下,你越上进,你得到的结果却会越坏,如果你犯蠢的话,你相信这套的话,你会被剥夺得更多。到最后,完全没有人会再去相信这套故事。
旅居德国的知名诗人杨炼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习近平执政以来致中国内忧外患、经济崩溃,关闭了年轻人通住未来之门。中共的愚民教育失效,年轻人的觉醒让官方感到紧张。
杨炼说:像习近平这种倒行逆施,让中国经济崩溃,也让年轻人的出路处在崩溃状态,年轻人准备打开整个世界的时候,但恰恰面对的是被关掉的世界,已经看不到可能性,怎么可能不迷惘、不愤怒啊?躺平已经是很不错了,要不是在高压之下早应该上街了。很长时间里头,人们还觉得至少通过奋斗还是有希望的,但是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洗脑绝对不可能压住年轻人。
据中国官方数字,今年中国将有1158万新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已向体力劳动阶层迁移,很多希望通过读书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梦想破碎。有两会人大代表就曾提议当局还魂「上山下乡运动」,以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鲁迅于1918年塑造的没落读书人孔乙己形象在1个多世纪后成为现实。
记者:吴亦桐/程文 责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