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捐贈信息平台周日在網上推出測試版,暫時只是公開去年青海玉樹大地震的善款及流向情況的數據。內容指出,截至今年6月,共收到捐款約23億8500萬元,支出約23億7900萬元,尚有583萬元待支出。
有網民及媒體發現帳目很多疑點,例如日本紅十字會曾公布對玉樹縣兩項目的援助金額是2250萬,但網上發表的數字只得1717萬,相差超過兩成三。另外,部分中港影星曾對外宣布捐款數百萬,但網站僅查出他們捐出數百元,甚至幾毛錢;而他們部分捐款日期竟是去年3月底,比發生地震的4月14日還早,難道是“未震先捐”。官方去年報道指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人地震後第一時間帶頭捐款,但網站只查到胡錦濤捐款300元,其他則不顯示。
而善款使用情況過於簡單,只提供個人和企業捐款在10萬和50萬元以上的善款使用資料,但項目進度等詳情欠奉。至於餘下的583萬用於項目監督審計,被質疑開支太高。
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在網上承認發布平台並不完善,網上提供的是去年1月11日以來的捐款訊息,公眾不僅可以查詢玉樹地震的捐贈和援助項目,還包括該段時間後對其他項目的捐款;由於一些捐款人填寫的信息不完整,所以在“捐贈查詢”時出現重複、遺漏等多種問題;而善款中的行政費,是不會超過一成;至於項目監督審計費用過高,他指是按規定比例預留,因重建工作還沒結束,要待有關工作完成後,會公布具體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而一些曾經接受援助的汶川地震災民宋義康認為,救災善款的數據相當混亂,而所提出的援助金額有差異。宋義康:就是知道他們援助機構的處理可能出了點問題,為甚麼聽說我們有二十多萬,我們哪裡有二十多萬?
另一災民范世忠表示,處理善款完全沒有透明度,更不知有捐款。范世忠:根本沒有透明度,沒有收到社會各界的任何捐助,一分錢都沒有。
六四天網義工蒲飛,對中國紅十字會罕有公布數據表示歡迎,他希望可以繼續下去,不過他覺得這個信息平台的處理手法不專業。蒲飛: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其實非常業餘,他們多數是一些衞生系統或者是共青團系統下來的一些工作人員,他們在處理這種大規模捐款並不十分熟識,甚至他們用很多很業餘的處理方式及運作模式。只要紅十字會能保證大家的捐款能夠高效、透明、公正、公開,我相信大家對紅十字會以前的一些錯誤會諒解。
蒲飛說,中國紅十字會應該使用一些公關手法,向大眾解釋網站錯誤的情況,而且更要公布所有財政狀況,使民眾恢復對他的信心。
國家民政部轄下獨立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負責監察慈善機構發布數據,中心的信息部主任宋宗合對本台指出,中國紅十字會公布玉樹善款的情況,在大陸來說是一個進步,但網站在社會壓力下倉卒開通,以致出現錯漏。宋宗合:以前這麼多的材料,它中國紅十字會財務上那麼多用手工記錄或者存檔上的材料,然後再轉換成這些電子平台,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麼多差錯。我們要推出一套統一這些信息指標的標準,你按照這個標準來播送捐、轉換,包括使處,整個流程的數據都要公布出來。
宋宗合說,他們還會研究未來怎樣監察慈善機構運用款項,例如監察各種重建項目的開古和進度等。
香港紅十字會副秘書長蘇婉嫻接受本台訪問說,所收到市民的捐款以四項原則處理,包括專款專用、海外救災或重建項目行政費定在5%、購買物料或工程要招標、所有工程會有專責人員監察和跟進。她說,有時要和大陸的地方紅十字會合作一些項目,亦會按計劃有一定程序。蘇婉嫻:如果計劃好在省的地市做這個項目, 可以透過當地的紅十字會撥去省,跟着叫省紅會按何時分批將錢撥去市紅會,再向下付款,當中會有一些單據,或者我們去看畢工程,覺得合格再給下一批款項,我們有這些批款程序。
蘇婉嫻說,香港紅十字會對所有的項目都有一定的審計和規管,使捐款者知道所捐出來的錢,是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