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週三並沒有因為姐妹城市南京與名古屋斷交,修改他的言論。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河村在東京發表演講時還稱,自從從當國會議員起,就一直主張(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死者數十萬。他說,與其背地裏議論不如公開講出來。
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週二則致電名古屋市抗議,指中日兩國政府正在開展歷史研究,河村基于個人推測的發言過于輕率。不過,河村表示,不會撤回發言。這是一個如骾在喉的問題,並願意赴南京開展討論。他說:“沒有目擊者這一點是具有相當的決定性。”
名古屋市則試圖與市長的講話切割,說將遵循“無法否認,存在對衆多非戰鬥人員的殺害和掠奪行爲等”這一日本政府見解,“如果因市長的個人發言影響到友好關系,那很遺憾”。在東京,官房長官藤村修就再次強調,當年南京“不可否認存在對非戰鬥人員的殺害和掠奪行爲”,有關問題應該由地方政府之間解決,中央政府不便提出意見。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支持南京市的暫時斷交決定。他說,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南京市做出暫停與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決定,我們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我們將密切關注有關事態。”
據共同社報導,自河村週一發言後,截至22日晚,古屋市意見科及市長辦公室共收到了330件民衆過郵件或電話反映意見。贊成市長發言的有268件,(即約八成),反對的61件,未明確立場的1件。有人並稱,聽到南京的朋友說當地反日情緒高漲。
不過,曾旅居日本的上海維權人士馮正虎就對本台說,數字可以玩弄,不能以300多個反映意見中的八成支持河村隆之,就認定日本民間否認南京大屠殺。以他認識的日本,很多人對敏感事件沉默、不發言。他說,也不應糾纏於南京大屠殺有沒有死30萬人,還是29萬多,中日兩國要向前看。在日本,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則希望河村修正自己的發言,並盡快修複與南京市的關系,事件已成爲外交問題。
另外,在台灣因為二二八事件是否死傷過萬,也引起爭議。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現台北市長郝龍斌的父親)投書媒體,指當時事實上請領補償者只有1000人。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廖繼斌反駁,死傷二、三萬是合理數字。申請補償和實際罹難人數有落差,本身就是歷史悲劇。若不是國民政府當年刻意隱瞞,沒有及時統計人數,今天何須爭論死傷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