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免職的劉原,曾在北京從事新聞工作,後回到家鄉廣西的《南國早報》任職,本月初,《南國早報》以《網癮少年進‘訓練營’十多小時後身亡》為題,報道了南寧市16歲學生鄧森山,加入南寧市吳圩鎮的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戒除網癮,他當晚被禁閉並遭老師毆打致死的消息。這篇新聞報道,負責審稿並簽發刊登的是副總編輯劉原。《南國早報》報是廣西影響力最大的都市報,隸屬廣西日報,發行量近40萬份。
《南國早報》編輯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周二對本台粵語組證實,劉原已被免除副總編的織務,但就拒絕透露原因。
另外,新華網周一報道,湖北省鄂州市無業人員熊忠俊,利用網絡捏造及散佈杭州5月7日交通肇事案,出庭被告人胡斌是“替身”的謠言,日前被鄂州市公安機關行政拘留處罰。
報道說指熊忠俊以“劉逸明”名義在網上發佈謠言,接著又在互聯網上連發8篇文章,捏造各種所謂“證據”,持續不斷炒作“替身”謠言。污蔑司法機關和媒體作假包庇。鄂州市公安機關查明事實及獲取的證據表明,熊忠俊利用謠言引發網民猜疑,誤導公眾輿論,擾亂公共秩序,已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鄂州市公安根據規定,對熊忠俊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處罰。
事件引起不少網民關注,認為交通意外被告人胡斌是否存在“替身”,至今還有很多網民質疑。劉逸明抱有質疑是其合法行使輿論監督權利,即使質疑有誤,也不能以“造謠”為由實施行政處罰,湖北省公安機關的做法顯然嚴重侵犯了劉逸明的輿論監督權利。
博
關注言論自由的浙江維權人士昝愛宗認為,上述兩宗事件反映當局對輿論的控制嚴重。他說: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等自由並無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當局應介定何謂謠言,失實,否則只要是政府不喜歡的,都可以指為謠言,都不准報道,那麼實際上就是沒有言論、新聞自由。
昝愛宗認為,在網上發表個人的言論,及忠於事實的新聞報道,不應被打擊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