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品安全標準業內龍頭拍板引嘩然

由衛生部牽頭修訂的新乳品安全標準被揭醜聞,參予修訂的乳業專家爆料指,標準是由蒙牛、伊利、光明等三大乳業龍頭擬定,出台前一刻被大幅放寬。毒奶維權人士及奶業專家批評當局暗箱操作,要求重新修訂標準及公開審議過程。(馮日遙報道)

0:00 / 0:00

曾參予修訂新乳品安全標準的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曾壽瀛,向人民網記者透露,據內部待議稿上顯示,以巴氏殺菌法加工牛奶的標準是由蒙牛起草,生鮮乳標準由伊利起草,酸奶的標準則是由光明乳業起草。

而另一參予討論的西部乳業協會執行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教授魏榮祿指,在會議中專家就每克生乳細菌不得超過 50萬個、每百克乳蛋白質不得低於 2.95克的標準,達成一致意見,並形成最終送審稿。可是最終細菌總數卻被放寬到 200萬個、乳蛋白降至 2.8克。他們指有關決定是各部委協調後的結果,但他們卻未有被知會參予此次協調行動。

廣東省奶業協會會長關偉昆,對三大奶企操縱乳品安全標準表示憤怒,他指新標準去年三月中出台時,由於標準太寬鬆,已引起專家及民眾不滿,至今由參予的專家揭露出來,關偉昆認為當局應向公眾交待。

他說: “這件事反映三大乳業龍頭負責起草,這種企業能影響左右國家政策的事情,確實存在,這是令人感到十分可悲的,我們不明白相關的政府部門竟會批准出台,當局有必要向公眾解釋。”

在奶業界工作多年並十分熟悉奶企營運的關偉昆指,由蒙牛、伊利及光明等龍頭乳業負責起草乳品安全標準,不禁令人質疑當局暗箱操作及利益輸送等問題。

他說: “ 蒙牛及伊利等的奶源本身細菌數很高,他們按原有每克50萬個生乳細菌的標準是不能做巴氏奶的,他們的奶源質素不好,祇可做價錢較平的高溫滅菌奶,但標準放寬後,祇要當局給予標籤巴氏奶就可大量生產,且價錢會更高。”

廣東省奶協已去信各會員,要求他們將乳品安全標準提高至每克生乳細菌不得超過20萬個,與現時歐盟標準相同,否則會被拒絕收奶,保障市民飲奶安全,關偉昆促請衛生部重新修訂乳品標準,審議過程做到公平及公開。

大陸毒奶維權組織結石寶寶家庭同盟發起人趙連海,認同關偉昆指有關制訂過程存在暗箱操作及存在利益輸送,較早前,思念、三全、灣仔碼頭三大餃子品牌均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後當局公布指其含量屬安全標準內,均令消費者難以理解,趙連海指,繼出現大頭哇哇、結石孩童等乳業接連發生事故後,缺乏監管令問題無法得以根絕,消費者的利益均受到嚴重侵害。

他說: 他們將乳品標準訂得太低,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是為他們自己利益著想,而衛生部門容許這個標準出台,亦漠視人民的健康及生命,牽涉那麼多消費者權益的事情,應該有消費者參予其中,現時卻是閉門造車。”

趙連海指,結石孩童家長們早已對食品安全感到麻木,早已不再飲用國產奶或進食乳製品,家長們促請當局盡快回應民眾的訴求。

記者多次致電國家衛生部查問回應,其辦公室電話一直被佔線,無法打通。

對集團操縱和綁架乳品安全標準的指控,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先生拒絕回應,他承認集團祇是參予制訂標準的起草工作,其後的工作就由國家機構部門實施。

他說: “我祇能承認集團有負責起草的工作,但起草和綁架是兩個很不同的概念,我對有關指控我們綁架國家標準一事,到目前為止,我們是不會回應的。”

而伊利集團透過電郵回覆本台記者指,有關修訂乳品標準的後期工作,均由國家機關部門而非企業組織實施,企業並沒有參與後期決議會議,亦沒許可權及能力操縱和綁架國家標準的出台。

而光明乳業周一晚在其網頁上發公布指,企業參與了酸奶標準制定,酸奶標準沒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