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新華社近日刊出關於東北一個鐵路工程安全隱患調查的報道,指出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位於吉林省靖宇縣至撫松縣的鐵路工程,存在層層轉包和違規分包的現象,而且部分工程的施工隊伍,是由完全不懂建橋技術的農民工所組成的。
報道中表示,在這項鐵路工程中,本應澆築混凝土的橋墩,竟被偷工減料滲入大量碎石、砂石等混合物。同時記者也發現,沈陽鐵路局在2009年公開招標,中鐵九局中標後,將這一項工程分包給多家建設公司,其中一家工程公司“江西昌廈”又將工程分給幾個沒有建築業資格的農民工隊伍。
鐵道部周五回應《法制晚報》時表示,鐵路部門高度重視,已經開始調查。
居住在鐵路工程撫松縣路段附近的市民孫先生,對此表示憂慮。他說,當意外發生了,大家才醒覺已太遲了。希望政府能做好監督,阻止建設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發生,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他說︰“誰不擔心?偷工減料的話任何人都擔心。嚴重是嚴重,但是我但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也不了解。只有產生了事故後我們才能知道。現在希望政府監督。”
本台致電負責整個鐵路計劃的沈陽市鐵路局查詢,接線的職員表示要由鐵路局宣傳部回應。他說︰“你需要聯繫一下宣傳部,因為有規定,我這邊也不太了解,無法說。”
記者隨後撥打由鐵路局總機提供的宣傳部號碼時,對方聽到是記者致電便立即掛上電話。
至於取得承包權的“江西昌廈”公司,聯繫人黃小姐否認把工程再分判給農民工。她說︰“我們不知道,沒有這回事。我們是有分公司,但吉林沒有。他們就是打著我們公司的幌子在外面接業務,做工程的也有,我們也碰過這種事。他們要做違法的事,我們也無法杜絕。”
曾任職中國鐵路系統的橋樑高級工程師遊精佑表示,這種偷工減料的行為會帶來巨大隱患,會導致橘墩下沉或偏斜移位,從而釀成意外的發生。他又說,工程總承包單位在分包或轉包的過程中,要了解施工隊伍有否資格和能力,不要為了期限前完工而胡亂外判。
他說︰“短期內要很多人力,就會到處找隊伍。監管不到,我就可以隨便找人承包,誰價格低就找誰幹。但接過工程後要賺錢,怎麼辦?只能去偷工減料。”
另外,鐵路承建商中鐵隧道集團的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周三(19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由於大陸收緊貨幣政策,以及發生7.23溫州特大動車追尾事故,導致中國的鐵路建設單位被迫暫停1萬多公里的鐵路建設。大批民工的工資也被工程承判商拖欠,引發數千起工人騷亂事件。王夢恕說,估計全國鐵路專案雇用了約600萬名農民工。如果問題不能馬上得到合理解決,會造成社會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