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上週四發表,指今年1至3月間,綠色和平在長江沿岸重慶、武漢、馬鞍山、南京等四個城市,對長江野生鯉魚和鯰魚進行抽樣化驗,在絕大多數的魚體內都發現有機化學物“壬基酚”和“辛基酚”殘留。這兩種物質被稱為“環境激素”,有類似於雌性激素的功效,有可能導致性早熟以及生殖系統問題。報告認為檢測結果反映長江水質存在污染,令人擔憂。
報告又指出,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已經立法對這類物質進行規管,但大陸目前沒有任何法律限制,而且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產量仍在上升。報告建議大陸盡快完善對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監管,控制排放。記者曾分別致電綠色和平在北京及香港的辦公室,想進一步了解報告的情況,但均無人接聽。
而在武漢市,早前曾出現多宗女嬰懷疑因為食用奶粉導致性早熟個案。其中一名患兒家長鄧小姐對本台表示,自己偶爾會買魚吃,現在慶幸沒有給孩子吃過江中的魚。雖然她認為孩子的性早熟與水污染及魚污染無關,但對報告提到的環境激素污染仍然擔心,國家應該重視。
鄧小姐說:“說實在的我們在這之前偶爾也會買魚吃,現在想想還慶幸沒有給孩子吃魚。現在雞蛋也不敢吃,激素太多,魚也不敢吃,照此類推的話肉也(含有激素),不可否認的這個現象。如果這個激素問題國家不重視的話,以後將不是一代人的問題,我覺得是整個國家的一個大的全民健康的問題。”
關注水污染的環保人士吳立紅指出,長江水污染影響的不光是4億人的飲水安全,也影響沿岸居民的食品安全。
吳立紅說:“中國大概有4億多人在喝長江水,如果污染真的持續下去,這是很糟糕的一個事情。不光是水體污染,有些動物的基因也在病變,比如魚、蝦、螺、蚌,牠們喝了污染的水基因會病變,如果人食用的話肯定有危險的。”
他表示,長江的治理也已經呼籲多年了,但沿岸很多高污染的企業長一直沒有受到治理。他建議盡快立法,並且要大力監督,以免出現政策不能落實的現象。
吳立紅說:“呼籲長江也呼籲那麼多年了,一定要政府制定一台行之有效的方式,一台法律法規。而且要完整,要猛藥。不能口頭講,我開個會你去落實,上面說的很好下面根本不落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就不行了。全國人大要經常性組織活動去檢查,一些海內外的NGO要配合政府監督它。”
記者致電國家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工作人員稱未留意到相關報告,希望查閱後再與記者聯繫。但其後電話一直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