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周二(9日)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通過稅務優惠等補貼措施振興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以應對中國競爭。分析認為,敲響美中高科技領域競爭的號角,相信在芯片領域以外,AI等場合的較量陸續有來。中方批評法案是「美國大搞經濟脅迫的又一例證」。
美國總統拜登周二在白宮南草坪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這部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法案旨在振興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從而加強美國在科技和軍事上的優勢,以應對中國的競爭。該法案獲兩黨贊成,上月底在國會通過,不少美媒在報道時,直稱該法案為「中國競爭法案」。
拜登在簽署儀式上多次提及中國,指美國必須在先進芯片生產上領導世界,事關國家安全。他說「我們不僅需要這些半導體來製造導彈,還需要用於未來更依賴先進芯片的武器系統上。不幸的是,我們現在沒有生產這些先進芯片,而中國正在努力嘗試在製造這些先進芯片上超越我們,難怪中國共產黨極力遊說美國企業反對這項法案」。
《芯片與科學法》重點措施包括:透過稅務優惠等措施,向美國的晶片製造商及研究機構提供527億美元的補貼、在10年內投入2000億美元促進美國的科研以抗衡與中國的競爭、創建20個「區域技術中心」,把大學科研與私人企業聯繫起來。改法案另設附加限制條款,要求獲得補貼的公司期間不得在中國投資28納米以下製程技術。
經濟學家、時政評論人士李恒青對本台分析,事件顯示中美芯片戰拉開帷幕。面對中國在科技領域上沒有底線的惡性競爭,美國作出相應的措施,以圖將科技競爭調整到有序公平的軌道上來。他又指,中國投入五千億打造國產芯片,但至今仍難自力更生。
李恒青說:這個法案實際上就是針對是要跟中國展開以芯片為基礎高科技領域展開競爭。它實際上是還自己以公正。過去競爭是不公正的。當然中國提出了他的想法。走到了今天這一步,這個也是事出有因的。這個影響是非常的重大。如果說中國能夠迅速的通過自力更生解決芯片的問題,要走很長很長的路。(中國)這個大基金投了五千億人民幣,現在都花光了, 領導人拍拍腦袋,然後大量的錢砸進去,估計砸了以後就砸了一個坑,坑里的都是貪官。
李恒青又表示,這個法案為日後的類似立法提供了案例基礎,相信今後美國會在其它高科技領域與中國有更多碰撞。
李恒青說:重大的影響實際上不完全是在芯片,這個法案通過了以後實際上給執法者提供一個法律依據,他還要後續的很多的執行的程序,最重要的是,這只是開了一個先例,今後在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技術開發、技術交流的過程當中,這個就是一個新的法案,而這個法案,今後的其他的立法者,執行者都會按照這個法案來照方抓藥。所以今後在高科技領域的交流,包括生物技術,包括AI技術,包括航天領域,航空領域很多領域的交流,都會以此法案作為一個法理的基礎。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周三(10日)的 記者會上批評該法案是「美國大搞經濟脅迫的又一例證」,指美國「搞限制『脫鉤』只會損人害己」。他又狠批美國雙重標準,一方面聲稱要提高產業競爭力,卻對本土產業提供巨額補貼。但他強調任何限制打壓都阻擋不了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進步的步伐。汪文斌並表示,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等組織也發布聲明,反對美國相關法案不當干預和限制全球工商界經貿與投資合作。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政府每年向其青睞的國內企業提供數千億美元的補貼。
記者:馬立克/胡凱文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