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遲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終確定7月召開。中共當局打出「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等口號,並拋出重磅的推動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政策。但專家認為,現在北京只能寄望長三角,因為香港被徹底搞癱瘓了,連帶珠三角也發展不起來。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二(4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屆時習近平將主持會議。
主要議程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將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
會議打出「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等口號,稱「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並誓言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及全面深化改革。
官媒雖然聲稱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但會議主要方向大多圍繞如何應對當前經濟困局。
「新質生產力」並未成為主打詞
而去年9月提出並在今年兩會時著力強化的「新質生產力」並未成為主打詞,只在加強中國科技戰略布局章節稍有提及。
目前旅居海外的獨立媒體人蔡慎坤向本台表示,中共建政後,在毛時代的全會沒有成規,在是在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後,歷屆全會會依慣例進行。一般情況下,每屆三中全會在9月和12月間舉行,主要議題也多為經濟政策和改革方向。
找到務實經濟方向後才有底氣召開三中
蔡慎坤認為中共當局無法拿出經濟提振方案,「新質生產力」也淪為笑話,是導致會議推遲的重要原因,當中共暫時找到了一些務實的經濟方向後,才有底氣召開三中全會。
蔡慎坤說:「去年或者年初來開的話,它實際上連經濟方向那時候都不清楚。它開始把新質生產力炒熱,但上上下下都覺得是個笑話。現在可能在經濟上找到了一些務實的方法。你看它著眼於長三角經濟發展,都是多多少少能夠穩定經濟的舉措。」
蔡慎坤 : 長三角成為盤活中國經濟的最後希望
而對於中共當前將經濟重心放在長三角,蔡慎坤認為當中共完全控制香港後,珠三角已失去活力,長三角成為盤活中國經濟的最後希望。
蔡慎坤說:「長三角經濟是中國經濟重要的龍頭,過去是珠三角打頭陣。珠三角的發展過去是依托香港,現在香港被中共徹底搞癱瘓了,經濟總得要有個重心,發展長三角經濟基本上是三中全會基本的調子啊。」
蔡慎坤 : 刻意避開六月開會
蔡慎坤也指出,料20屆三中全會中共也將有重大人事調整。極有可能宣布免去秦剛、李尚福的國務委員身份和宣布繼任者等,亦因「六四35周年」避開六月這個敏感月份。
蔡慎坤說:「因為你要開三中全會像這些黨內幹掉的高官,你得給黨內的人一個說法,對他們的處理結果是怎樣的。可能經過這麽一年的時間,它基本上要下一個結論了。六月份之所以不開,對於六四它也是比較忌諱的,它不想把這個會議放在六月,放在七月是這樣考慮的吧。」
蔡慎坤認為,儘管中共在三中全會著力經濟改革方向,但實為政治安全。他認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未來及政治上的變化,不必抱有期待。
蔡慎坤說:「盡管中共這次三中全會是討論經濟的話題,但是經濟的好壞、經濟未來的走向,對它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它現在最在乎的是政權穩定、政權安全。不要抱這個幻想,未來中國的政治、中國的經濟不可能有任何的逆轉。」
鄧聿文 : 黨內就經濟方向與人事達成共識
旅美學者鄧聿文也就此接受本台采訪,他認為黨內可能就一些關於經濟方向、重要人事變動等達成了共識。
鄧聿文說:「從目前來理解的話,應該是黨內有一個共識,就是說必須在經濟改革方面進一步推進,這也是因為目前經濟形勢不好,必須要提振這樣一個信心;可能是兩個中央委員就是秦剛和李尚福,要做出一個決定。」
鄧聿文預計經濟改革方面還會圍繞新質生產力做文章,亦會推動分配體制以解決貧富差距帶來的巨大的矛盾問題,以及推動統一市場建設等。但鄧聿文也表示,2013年11月的18屆三中全會決議全文,中共提出的改革方案曾令外界產生期待,但10年間習近平並未踐行這些決議內容,因此當前的經濟危機是,是否能真正推動經改方案依然是個問號。
鄧聿文說:「18屆三中全會決議的全文內容非常豐富,但習近平沒有堅持18屆三中全會決議的內容,過了十年了,就算是這屆三中全會決議的內容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超出人們的預期,是否它能堅持落實下去,依然要打個問號。」
中共 35 年來首次在夏天召開中全會
中共全會在暑期開會比較罕見,1989年「六四大屠殺」後,中共中央曾在1989年6月末召開中共13屆四中全會,決定撤銷趙紫陽的中共總書記和胡啟立、閻明覆等中共官員的職務,並在此次會議上推出繼任總書記江澤民。輿論認為,本屆三中全會絕對會有重大人事變動及政策改變。
習近平登上權力頂峰後,曾將19屆三中全會提前逾半年,在2018年2月舉行,當時是為了修憲。本屆三中全會是習近平再次打破慣例。
記者: 吳亦桐編輯: 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