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清廉指數中國排位升 分析:國內嚴打國外輸出貪腐

0:00 / 0:00

國際反貪腐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周二(25日)公布 「2021年清廉印象指數」,中國居於第66位,較上一年度的78位,上升了12位。不過,這並不表示中國的貪腐情況已有根本改善,有學者和企業家對本台指,中國近年的實際情況是透過「一帶一路」輸出腐敗,東南亞和非洲國家已成為重災區。

近年來,中國在「透明國際」的「清廉印象指數」報告中排名有上升趨勢。不過,這一指數主要反映中國國內的貪腐情況。「透明國際」在近年來曾多次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存在嚴重的海外行賄、貪腐問題。

現為美利堅大學華盛頓法學院訪問學者的中國人權律師陳建剛,周二(25日)接受本台普通話組訪問時表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主要就是用「低價競爭」和「大量行賄」完成。根據他此前在從業中通過處理案件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實際上,中國的貪腐行為已經嚴重滲入了東南亞和非洲國家。

陳建剛:我處理過的案件的當事人,好多牽涉到其中的現在都在監獄,他們是經手人。按照他們的說法,中共的這些大的國有公司的對外工程,沒有一個是乾凈的。中共現在就是用賄賂、腐敗的方式對外輸出,已經將這種方式輸出到了東南亞、非洲,而非洲尤為嚴重。

陳建剛曾為被中國當局判處死緩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戴春寧擔任辯護律師。日前,陳建剛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戴春寧所寫的一些材料。在材料中,戴春寧講述了他長期從事境外工程融資活動時了解到的部分中方對外行賄內幕,顯示為取得工程項目,中方人員賄賂剛果(金)、赤道幾內亞、剛果(布)、安哥拉、埃塞俄比亞、蘇丹、津巴布韋、厄瓜多爾、尼日利亞、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國的權貴和官員,對象甚至包括總統、副總統,還有他們身邊的代理人。而牽涉其中的中國企業包括中鐵、中水電、中冶建等集團公司。據知,這在行內已是公開的秘密。

陳建剛表示,負責行賄的中方人員在這一過程中也會中飽私囊,「他們一邊用賄賂輸入非洲,一邊將一部分錢進行貪腐。這部分錢就是通過對外工程當中轉出來,然後落到他們私人手中。」

現居加州灣區的北京企業家羅明珠對本台說,他曾於2019年在阿聯酋從事過海外投資項目,在這一過程中,他與不少從事中東及非洲投資項目的中國央企人員相識,了解了很多相關內情,其中包括這些央企在非洲行賄的模式。他並透露,這些中標的工程有不少屬於「一帶一路」的項目,許多都是豆腐渣工程。

羅明珠:當時中國的幾個大的建築公司在阿聯酋都有分支機構,他們在北非、在非洲,也是有很多項目。聽他們說,主要套路是,行賄這些部長甚至總統,通過他們暗箱操作的方式中標。由於行賄用了巨額的資金,加上這些央企國營單位層層分包,導致施工質量很難保證,最後驗收還要靠行賄才能完成。

「透明國際」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清廉印象指數」自2014年的36分上漲到2021年的45分,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加強自上而下的控制、對一些公開腐敗行為進行打擊有關。不過,報告也指出,新形式的腐敗正在中國出現,例如高級官員利用權力將國有資產分配給自己或與政治有關聯的公司。此外,報告披露,由於中國的反腐戰略「固有地受到該國無視人權和基本自由的限制」,公民社會和新聞自由在中國無法起到反腐監督作用。

「透明國際」的清廉印象指數以100分為滿分,今年度接受調查的180個國家和地區當中,丹麥、芬蘭和新西蘭同樣獲得88分,並列第一,頭十名的其餘國家還包括挪威、新加坡、瑞典、瑞士、荷蘭、盧森堡和德國。香港得分76分,排名第12,同較上一年比較,降低了1分,排名跌了一位,台灣獲得68分,排名25,同去年相比略有進步。

記者:孫誠/潘加晴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