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爭端當中,美國一直指控中國侵犯知識產權。在此期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於周二元旦日,成立知識產權法庭,專責審理涉及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上訴案件。有時事評論員認為,中國為了緩和貿易戰,而迎合美國解決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黃樂濤 報道)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將於周二(1日)在北京成立,庭長由最高法院副院長羅東川出任,他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表示,有關法庭的成立是歷史性突破,對推動中國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審判能力現代化進程,具有深遠意義。
對於知識產權法庭即將運作,中國時事評論員金仲兵周一(31日)對本台表示,中美貿易戰開展以來,美國其中一個矛頭就是指控中國侵犯知識產權,希望可以透過貿易戰制裁中國。而在貿易戰當中,中國的經濟亦大受影響,政府為了改善情況,於是成立知識產權法庭迎合美國解決侵權這方面的問題,從而希望緩和貿易戰。
金仲兵說︰貿易戰這個爭端,成立這個知識產權法庭符合當下這個貿易爭端博奕的一個結果,這個事在國際層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一個事情,成立這個知識產權法庭在整個的貿易爭端起到一個緩和的作用,可以說它佔了一定的比例。
他表示,成立知識產權法庭除了可緩和中美貿易戰外,其實對中國也有好處,認為這樣可以打擊侵權問題,推動國內發展創新科技,對中國的整體發展有正面影響。
金仲兵說︰在國內來層面來說,國內的這個知識產權的侵權,也是非常嚴重的,現在這個知識產權法庭出現了以後,對一些創新性的企業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保護,我覺得這個層面呢也是有利於經濟長期的發展,有利於研發方面的一些創新的出現,我覺得這個事,總體來說是一個好的事情。
但是,律師王勝生則認為,知識產權法庭是否真正起到保護知識產權的作用,實在令人質疑,因為中國司法不獨立,即使有了新的法庭,亦未必能真正可以解決到所有侵權的問題。
王勝生說︰我不認為就是能夠設立一個不管是最高法院,還是其他法院,設立一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就可以完全打擊到(侵權問題),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的司法公正問題,如果一個司法公正的問題,是一個普遍有許多問題的一個東西的話,那麼專門一個知識產權的保護的司法,能夠達到多大程度的一個正義,這個我覺得它是跟一個整體的中國大陸的一個司法環境司法公正的程度是有關係的。
知識產權法庭審理的案件有7類,主要是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各級知識產權法院原訟庭、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秘密、電腦軟件等裁定而提出的上訴。
知識產權法庭庭長羅東川表示,全國每年受理近20萬宗知識產權案件,大量網絡、商標侵權案件本身技術性不強,很多不需交由最高法院審理。而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立,就是針對這問題的改革。他否認中方成立知識產權法庭是為順應美國要求,強調保護知識產權「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中國自1993年起在北京高級和中級法院設立知識產權庭,隨後各地法院相繼成立知識產權庭。2014年,北京、上海和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但多年來歐美國家指摘中國在知識財產權保護上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