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要達至新冠肺炎「清零」的目標,手法層出不窮,在四川成都,有「時空伴隨號碼」新政,即民眾與確診者在方圓800米的範圍共同停留超過10分鐘,就會被「黃標」,要強檢。相關措施既擾民,也侵犯個人私隱。中國的頂尖病毒學專家管軼就直言,全員查核酸不如檢測抗體重要。
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學習和新冠病毒共存時,中國仍然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零容忍策略,但是新一輪疫情依然蔓延多省。截至本周二(9日),中國大陸31個省區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4例,其中本土病例39例,分布在七個省份。
香港大學新發病毒性疾病學講座教授管軼早前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表示,清零目標不切實際,指病毒會長期在人類中長流行。他又呼籲不要動輒進行全民核酸檢測,認為檢測抗體比較重要。
管軼表示,中國應該透明公開地公布疫苗效果和推進抗體檢測。但他擔憂,現在政治壓倒一切,科學家未能坐下來充分討論應對病毒。他說,一定要有專業的人,組成最強部隊來嚴密監控世界各地病毒的變異,計算病毒的變化軌跡,才能系統性地對付病毒。
管軼的採訪視頻、報道和相關言論,現時在大陸社交網絡已遭到嚴格審查和刪除。
河北工程大學臨床醫學院前副教授王剛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認同管軼的「清零不靈」觀點。他說,人類需要做好思想準備與病毒共存。
王剛﹕真正零疫情,做不到的事。現在很多人沒發病,但是已經感染病毒,大部分人沒症狀,然後產生獲得性免疫,這些人本身也是傳染源,這是防不勝防的。整個人類需要做好思想準備,長期和病毒共存。
時政評論人士橫河曾在醫學研究中心工作多年。他指,新冠病毒就像流感一樣,都屬於RNA病毒,有突變快、空氣傳播的特性,因此中國的清零政策注定失敗。他又表示,中國當局出於維護政權的考量強推清零,但現在已認識到這套政策得不償失,卻又難以及時調頭,皆因該政策已成為中國標榜制度性優勢的招牌。
橫河﹕他們現在也認識到了需要共存,但是(中共)它之前以這個清零作為社會制度優越性的標誌 ,向全世界吹噓,會硬著頭皮(撐下去)。跟計劃生育一樣,政策糾正要滯後十年八年。(中共)它的清零思維是來自維穩思維,把不穩定因素全部清零。
橫河表示,基於新冠病毒的傳播特性和低死亡率,所謂全員核酸檢測政策毫無必要,而且無效。但對於管軼提到的檢測抗體方案,橫河認為難以實現,因為國產疫苗在中國是一個政治問題,不是科學問題。
橫河﹕(這)會使做政治決策的人必須承認決策錯誤。10月26日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發表了一篇文章,就是說用滅活病毒做疫苗,確實產生了抗體,但是也造成傷害,產生感染所造成的病理變化,甚至包括腎功能,等於說是感染了一次。別人開玩笑說,領導看不懂英文,還不知道封殺這些人。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貼稱,「去年9月打的國產疫苗,上周去查抗體,igg小於0.00001」,「兒子同學接種五個月後,出國前去醫院查疫苗抗體,無!」
截至周二,中國大陸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34683.1萬劑次。當局建議完成全程接種6個月的人群可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
記者:普通話組薛小山/潘加晴 責編:何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