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多卻碰上消費力不足 大閘蟹跌至7元一隻「歷史低點」

現正是大啖大閘蟹的旺季,今年的產量及質量更有所提升,但不論在重慶、武漢、廣州等地的大閘蟹售價卻「觸及歷史低點」,一隻二兩重的蟹乸最低價僅7元(人民幣,下同),大閘蟹「價格腰斬」隨即成為中國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

據《工人日報》周二(14日) 報道,「雙11」當天上午在重慶頗具規模的三亞灣海鮮市場,水產店的大閘蟹專區以標價「10元檔」居多;有檔主表示,以蟹乸為例,二兩重的減價差不多一半,一隻零售價最低為7元,「現在正是食蟹的時候,產區會抓住這一個月盡快出貨,導致價格下跌。」

重慶的一名姓吉的女子說,大閘蟹剛上市的時候一隻動輒要價30元至40元,現在便宜了一半,近日又跌了6、7元。有店員表示,今年是大閘蟹最便宜的一年,今年產量多,「我們家最便宜的公蟹大概是三兩二,母的大概是二兩,10元一隻,最貴的是25元一隻,一天大概賣2、3千隻」。

由於中國螃蟹養殖業迅速發展,大閘蟹已從供不應求變成供過於求。報道引述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分析報告,2021年中國河蟹養殖面積800萬畝,養殖總產量80.83萬噸,2022年全國大閘蟹產量78.22萬噸,需求量卻只有77.69萬噸;報告指出,相較於去年冰凍、高溫等不利天氣,今年各螃蟹養殖地氣候適宜,大閘蟹迎來近3年產量高峰,產量料達80萬噸以上,產值約350億元;而在最著名的蘇州陽澄湖產區,業內人士估計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約1.1萬噸,較去年增加1600噸。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高級分析師馬文峰說,當前食用農產品價格較去年明顯下滑,大閘蟹價格下滑亦無可避免,「消費能力不足也是今年大閘蟹降價的重要原因」。

中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2%,是相隔2個月後,CPI再次出現負增長。分析指出,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供需不平衡,需求復甦相對於供給仍滯後;在剛結束的「雙11」購物節亦在消費信心疲弱氛圍中結束,淘天集團、京東兩大電商紛紛喊出訂單量、用戶數、成交額等顯著成長甚至創新高,但就沒有公布商品交易總額以及成長多少。

記者:李向陽 編輯: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