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虽严打加密币 投资者热情不减

中国政府近日开展了一项自2017年以来最大的加密币严打行动,但中国投资者对政府严打几乎置若罔闻。中国政府试图为数码资产投机热潮降温,但这次似乎遇到挑战。(方德豪 报道)
《彭博》报道,中国政府自2017年开始禁止在国内交易所加密货币,但中国加密货币交易商所使用的场外交易平台上近月已渐渐回复旧观。据加密货币数据平台「非小号」(相当于中国的CoinMarketCap)称,在中国政府就加密币发出警示后,衡量投资者情绪的一个关键指标--中国人民币与泰达币(Tether)的汇率--在本月早些时候一度下跌了4.4%,但此后已经收回了超过一半的失地。
在过去6个月里,比特币和其他代币价格疯狂飙升,中共担心个人投资者可能出现欺诈、洗钱和交易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展开严打行动。然而,本地场外交易平台和点对点网络上的交易难以追踪,这意味著当局极难执行全面禁令。
近日市场一度担心中国购买力暴跌,数码资产价值亦从5月中旬的纪录高点下挫近1万亿美元,但近日加密币价值回稳,全球加密货币爱好者均松一口气。
35岁的上海房地产顾问查尔斯说:「我不在乎损失和政府严打。」他要求只用他的英文名字。他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购买加密货币,并声称在最近的回调中三天内损失了1100万美元。但查尔斯说:「对我来说,这只是把我在过去几个月里所赚的利润拿回去,我看的是10到20年的前景。」
据中共官媒报道,在中国于2017年取缔加密货币交易之前,本地投资者估计拥有全球7%的比特币,并占到了约80%的交易。交易禁令出台后,这些数字无从获得,但人们仍然普遍认为,中国投资者仍活跃于国内场外交易平台以及离岸场所,他们在加密货币世界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政府很难追踪涉及人民币和数码货币的国内交易,因为它们通常分两步进行。
第一种情况发生在由火币网(Huobi)和欧易(OKEx)等公司运营的场外交易平台上,这些平台允许交易者发布出价和报价。一旦双方就价格达成一致,买方将使用一个单独的支付平台--由其银行或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公司运营--向卖方发送人民币。这些数码货币通常由场外交易平台托管,直到人民币支付清算为止,然后再转给买方。中国监管机构通常无法将交易的一个步骤与另一个步骤联系起来。
由于交易的人民币部分完全在中国国内金融系统内进行,大规模资本外流的风险很低。但中国政府对加密币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仍严加防范。
监管机构本月提醒中国银行和支付公司,要注意识别和阻止可疑交易的要求,并指出为加密货币交易提供便利会违反了银行规则。中国国务院呼吁取缔比特币交易和挖矿,发誓要「坚决」防范金融风险。
分析认为,相关政策是要避免在7月1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纪念日前后出现任何重大的市场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