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政府就任 強調與台灣等民主政府合作

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領導的中間偏右新政府17日正式上任,新的執政聯盟強調與台灣、日本、南韓等民主政府合作,試圖改變77歲的捷克總統齊曼,過去一貫尋求與中俄深化關係的局面。尤其是在費亞拉內閣出任外交部長的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以對中俄立場強硬著稱,齊曼原本對此項任命案持保留態度,但最終仍決定讓他入閣。

新政府由5個政黨組成,包含費亞拉隸屬的人民民主黨(Civic Democratic Party)和首度入主政府的中間派海盜黨(Pirate party),這5黨在總席次200席的國會中,共取得些微過半的108席而結盟。57歲的前大學教授費亞拉所領導的5黨聯盟政府,面臨的挑戰還包括歷史新高的預算赤字、能源價格和通膨飆漲,以及COVID-19疫情。

學者:捷克對北京將趨強硬 強化對台關係

捷克中國專家傅賢毅(Filip Šebok)在智庫「國際事務協會」(AMO)最近出版的年度外交政策報告中分析,自從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去年底率團訪台,並在台灣立法院發表演說之後,捷克與中國的關係就進入「冬眠」狀態。原本要引進COVID-19中國疫苗,最後不了了之;經貿關係也趨冷,中國國營的中信集團今年7月賣掉捷克梅迪亞媒體集團(Médea Group)的股份。捷克地方政府也檢討與中國的關係,維索基納州(Vysočina)先前才以沒帶來實際好處為由,結束與中國湖北省的合作關係。傅賢毅研判,新政府對中國立場將趨向強硬,並強化對台關係。捷中關係未來可望維持選前基調,新疆和西藏的人權、香港、台灣、中資在敏感產業的投資,都會是主要癥結,政府對中國態度轉向強硬。他還研判,捷克新政府執政將多方面檢討與中國合作的關係,例如考慮與其他歐盟國家一起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機制。在對台關係方面,傅賢毅認為,捷克新政府將更靈活解釋「一個中國」政策,主動加強與台灣的接觸,並有可能與台灣談判貿易協定。

捷克新政府友台 總理曾聲援議長訪台

捷克總統齊曼2016年曾邀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因為親中立場備受抨擊。當時還是在野黨領袖的費亞拉,多次批評齊曼對中國太軟弱,認為捷克如果不能堅持價值,最後不僅將失去西方盟邦,也得不到北京的尊重。

2020年9月,跟費亞拉同黨的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率團訪問台灣,引發北京強烈抗議,費亞拉力挺維特齊,聲稱「捷克是自由的國家,不容許別人告訴參院議長要見誰」、「沒必要對中國屈膝」,強調維特齊訪台才能捍衛捷克的主權、尊嚴和價值。

人民民主黨等5個在野黨在10月大選勝選後表示,新政府將重拾前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以人權價值為導向的外交,加強對美國關係,帶領捷克回到西方,扭轉總統齊曼親中、俄和反美、反對歐洲聯盟(EU)統合深化的路線。

記者/責編:鍾廣政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