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人民公敵》設觀眾互動環節 德劇團被禁在南京演出

0:00 / 0:00

大陸對各類型媒體的審查制度日趨嚴厲,德國劇團一齣取材自挪威劇作家的話劇,在刪減敏感內容後獲准在北京演出。不過懷疑因演出時加插與觀眾的互動環節,因而觸動當局神經,及後原定安排在南京的演出,突然遭到取消。有藝術家指出,中國限制藝術文化發展的尺度越來越緊,局限了藝術家的創作。(文宇晴 報道)

德國邵賓納劇院一齣涉及污染和利益問題的話劇《人民公敵》,原定於周四(13日)和周五(14日)在南京的江蘇大劇院上演,但自周一(10日)起就已經無法購票。

本台記者致電江蘇大劇院的售票熱線查詢原因,票務人員只簡單交代《人民公敵》已經取消演出。

票務人員說︰因為舞台故障原因,沒有辦法演出。就是這樣的原因取消了。

綜合媒體報道,話劇團移師南京演出前,《人民公敵》先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演出兩天。但在首演時,劇團加插了觀眾與演員互動環節,有觀眾藉機抒發對當前政治的不滿,例如︰「我們希望有言論自由」、「因為中國的媒體也不講真話」、「因為我們政府一樣不負責任」等長達15分鐘的說話,而惹來官方不滿。國家大劇院官員更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劇團取消互動環節後允許繼續第二天的演出。儘管如此,仍然有觀眾在現場表達對當前政府的不滿。

外界有聲音指,劇團之後在南京的演出突然被取消,估計亦是擔心話劇的內容,會再次引起觀眾共嗚,出現在北京演出時的情況。

南京訪民湯樹秀表示,不排除南京當局不想類似話劇團在北京演出時,出現讓當局難堪的情況再度發生,因而以牽強的理由掩蓋真正原因。

湯樹秀說︰現在敏感事情太多了,有一點風吹草動的事情,當局都不想。老百姓還沒有行動,當局就太敏感了,大陸當局肯定不會說這種東西(取消演出的真相)。

北京藝術家王鵬向記者反映,過去的一些藝術作品展,偶爾能做一些對當下問題進行諷刺,或者是直接的批評。但今次《人民公敵》遇到的情況,實際上是對文化的封鎖越來越嚴了。

王鵬說︰肯定是對藝術家來說是一個局限性,因為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說是要真誠地反映自己現實的感受,或者是對現實的衝擊。現在等於說要讓你轉彎,以國家意志為轉移的作品才能讓你展出。

《人民公敵》(挪威語︰En folkefiende)是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Ibsen)於1882年的劇作。故事講述挪威一個沿海小鎮,一名醫生和擔任市長的哥哥一起負責在小鎮發展溫泉浴場計劃。期間,醫生發現市內的製革廠污染溫泉的水源,於是立即向市政府匯報。但官方擔心真相一旦被揭,會影響到小鎮的經濟發展,於是拒絕向公眾公布事件和解決問題。當地媒體也隱瞞真相,而市民亦因為為了利益,拒絕醫生的意見。結果醫生被受奚落和指責,為人民發聲變成人民公敵。

自2012年起,《人民公敵》搬上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Schaubühne Berlin)的舞台演出,並開始了世界巡演。劇院執行總監表示,該劇的特色是每次在演出時,都會邀請觀眾與演員對話,就會否支持劇中的主人翁醫生將水源污染的真相公諸於世,表達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