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後 第二名加籍人在華涉毒判死刑

0:00 / 0:00

再有加拿大籍毒販在中國被判死刑。廣東一家法院周二(30日)宣判一宗跨國製售毒品案,案中兩名主犯包括一名加拿大籍男子被判死刑。這是中國華為通訊高層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後,第二名在華的加拿大籍公民,因涉及毒品案被判極刑。有學者認為,案件會引起加拿大的強烈不滿,但相信對中加關係影響不大。(劉少風 報道)

廣東省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周二(30日)就一宗特大跨國製售毒品案,一審公開宣判。十一名被告中,兩名主犯被判死刑,主犯當中有一名加拿大籍男子范威。

法院通報指,加拿大籍被告范威,以及另一名主犯伍子平等人合謀製造及販賣毒品,並徵集九名被告參與。2012年7月至11月,范威等人在台山設立製毒窩點,共販賣及製造冰毒約64公斤。法院認為,范威和伍子平在團夥中領導及指揮,而且製造、販賣的毒品數量特別巨大,罪行極其嚴重,故判處二人死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九名被告中,除了中國籍公民外,還包括一名美國籍公民馬克,以及四名墨西哥籍公民。通報指,五名外籍公民均參與製販毒,亦屬主犯,分別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以及無期徒刑。其餘四名被告在案中起次要作用,被判處有期徒刑。審判長宣判後稱,各被告如不服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翌日起十日內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二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有關案件的判刑,但耿爽回應指,法院已經發布了非常詳細的公告,公告對於有關被告的判決解釋得比較清楚。

本身是律師的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表示,從外交角度來看,以前很多國家即使有死刑,涉案外國人的國家沒有死刑的話,為了避免外交衝突或影響兩國關係,亦不會將外籍犯人判處死刑,但中國近年的做法有所不同。

方恩格說:最近中國法庭法官也不會以公關、國際形象或外交為一個考量,而按照中國法律判死刑,當然會引起加拿大的強烈不滿,這是一定的。按目前的情況之下,中國公民在加拿大或加拿大公民在中國有處罰,碰到法律的案件,不能排斥是跟整個情況有關連。

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大陸政治學者表示,案件是刑事案件,相信對中加關係不會有很大影響。

學者說:因為這(案件)在加拿大也屬於犯罪,只不過加拿大的法律和中國稍微有所不同,譬如說可能加拿大沒有死刑,所以它(加拿大)對自己的的公民當然要盡到保護的職責,可能要求中國政府不要判死刑,但是中國按照自己的法律,該判死刑就判死刑,可能這裡面主要還是這個事情(案件),和中加之間的政治關係沒有直接的關係。

這是今年第二次有加拿大人在中國因涉毒案而被判死刑。加拿大36歲男子謝倫伯格被控走私毒品到大連,2016年一審判囚15年,惟遼寧省高級法院裁定一審判刑太輕,於2018年12月將案件發還重審。今年1月,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判謝倫伯格死刑,案件目前上訴處理中。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曾經表示,對中國任意使用死刑表示極度關注。

中國和加拿大的關係最近持續緊張,加拿大去年12月應美國的要求,逮捕了在加拿大轉機的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兩國關係隨即不斷惡化。中國先後逮捕了幾名加拿大人,包括以「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為理由逮捕的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和商人邁克爾・斯帕弗。

中國最近以檢疫為理由停止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外界認為是中國針對孟晚舟被捕而採取的報復行動,不過中國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