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對科技巨企窮追猛打,當局要求「字節跳動」旗下資訊平台「今日頭條」,暫停新用戶及內容創作者的註冊;而早前陷入上市風波的「滴滴出行」,亦遭中國網信辦等多個部門進駐。有評論分析,網企龐大的利潤,引起當局「關注」,希望借此打擊財閥及「紅二代」。
《路透社》上周五(16日)報道指,有內容創作者曾在社交媒體表示,他們無法在「今日頭條」註冊新賬號。報道引述消息人士說,原來「字節跳動」應中國監管機構要求,自去年9月起已停止新用戶及內容創作者在旗下資訊平台「今日頭條」註冊。
記者周一(19日)嘗試在「今日頭條」網頁申請註冊,輸入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後,頁面顯示「系統維護中,暫時無法註冊」。不過其手機應用程式仍能下載,現有用戶未受影響。
網絡界人士分析:赴美上市企業讓當局覺得「沒面子」
「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抖音在全球活躍用戶多達19億,但去年一度在美國、印度日本等國遭到圍堵。
「今日頭條」是「字節跳動」在中國的第二大廣告收入來源,僅次於「抖音」,去年佔公司在中國銷售額的20%,達約54億美元。
中國網絡界人士潘小姐對本台分析,「今日頭條」這番遭逢打擊,主因是當局要打擊私營企業,另外關係到「今日頭條」在美國上市的問題。
潘小姐說:我覺得近期的所有打擊行為,第一個主要因素是要打擊私營企業。第二,(這些企業)在美國上市,(當局)覺得沒面子。「今日頭條」一直說要在美國上市,它有很多動作,還請了一位在小米上市前,擔任小米的財務總監。這位財務總監對外宣布說,(「今日頭條」)暫時不上市,說是因為沒有財務總監,因為這位財務總監,好像被派去「字節跳動」當執行總監或營運總監,但是現在說是不上市了。
中國網信辦7月10日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要求擁有超過100萬用戶的個人數據企業,到國外上市前必須申報網絡安全審查。有媒體報道,目前不少中國互聯網企業已宣布擱置美國上市計劃,包括「字節跳動」、中國最受歡迎的健身應用程式「Keep」、活躍用戶過億的網絡購物和社交平台「小紅書」等。
「滴滴出行」遭中國多個部門進駐
被中國網信辦整改的,還有在中國一家獨大的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滴滴出行」今年6月底美國上市後,當局屢次針對其加強管控。中國網信辦上周五發公告表示,國家網信辦會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網絡安全審查。
大陸時事評論員趙先生對本台說,相關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投資,往往都是跨地區、國際性的,為中國監管機構帶來一定挑戰。另外,中央對權貴資本越來越不信任。趙先生分析,中央對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打壓,實際上是對中國財閥、紅二代的打壓。
趙先生說:這些投資和經營平台,也給國內官員子女「紅二代」帶來豐厚利潤。資本和權貴的勾連,其實已經不是近一兩年的事情,是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常態。有著紅色背景的國際和國内資本日益坐大,(讓)地方勢力「藩王」坐大,挑戰到中央權威,現在中央要在各個領域「削藩」。
這次並非「今日頭條」首次遭中國當局整改。2018年,中國網信辦曾約談「今日頭條」負責人,要求其對「傳播色情信息、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等問題」進行整改,其後「今日頭條」關閉社會頻道,並禁封36個賬號、禁言1065個賬號;當局在同年亦以「低俗内容」的原因,要求下架「今日頭條」的應用程式三周。
「字節跳動」、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均未對事件置評。
記者:鄭日堯/喬龍 責編:陳潤南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