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委會主席:中國將自置於「新世界秩序中心」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周四(30日)表示,中國正在尋求一個以北京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歐盟集團必須更加堅定地捍衛其安全和經濟利益,包括可能在歐盟範圍內對境外投資進行管制。她警告成員國,他們必須改變與中國的關係,否則就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脅迫的受害者。

綜合外電報道,馮德萊恩在下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一起訪問中國之前的一次演講中說,歐盟必須繼續與北京接觸,但需要制定一項戰略來降低其與中國的關係和依賴性。

馮德萊恩指出,中國共產黨正在尋求讓世界--包括俄羅斯--依賴中國。她還將歐洲與中國關係的未來與北京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行動相提並論,並唱淡2020年的「歐盟-中國投資協議」。

馮德萊恩以「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支持」、其「一帶一路全球基礎設施倡議」及「北京在多邊機構中的強硬態度」為例證,說中國共產黨的明確目標是以中國為中心對國際秩序進行系統性的改變。

她補充說,中國對小國的經濟脅迫,包括澳大利亞和歐盟成員國立陶宛,都是歐洲需要改變其交易策略的例子,以便與在對抗中國方面站得更前的盟友保持一致。

她在由兩個歐洲智囊團主辦的演講中說:「其一,(中國主張)個人權利從屬於國家主權。安全和經濟的重要性高於政治和公民權利。」其中一個主辦這演講的智囊團,即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已被中國政府制裁。

馮德萊恩的評論是在歐洲與中國關係處於關鍵時刻發表的,歐洲與中國的關係因多年的經濟摩擦而變得脆弱,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係變得更加密切。

面對來自華盛頓的跨領域壓力,即加強對北京的立場,以及來自中國的壓力,即不要將其巨大的經濟利益置於危險之中,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渴望繼續與北京接觸,不要直接被卷入美中對抗。

歐盟和中國每天的貿易額接近10億歐元(10.8億美元),中國是歐盟的最大進口市場。

馬克龍和馮德萊恩即將進行的訪問是未來幾周歐洲主要官員對中國的一系列訪問之一。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