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800多家會員企業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上周五(8日)去信中國副總理胡春華,表明中國的「動態清零」防控政策令其會員的物流倉儲和供應鏈受到嚴重負面影響,並直指大規模核酸檢測和集體隔離「老方法」無法有效對付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新挑戰;商會建議中國政府借鑑新加坡的「成功模式」。中國國務院暫時未有回應這封信件。
路透社 報道,伍德克在這封4月8日的信件中詳細說明中國實施的清零措施如何擾亂了歐洲公司。51%的德企物流倉儲和46%的供應鏈遭完全中斷或受到嚴重負面影響;31%的受訪企業表示,企業的生產製造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徹底完全停產;28%的受訪企業表示人員配備率下降;29%的受訪企業表示需求下降。
信件又指,四成受訪企業表示,由於無法獲得原材料和上游產品,導致上游供應鏈營運完全中斷或受到嚴重影響;三成受訪企業表示,原材料和上游產品的運輸完全中斷或受到嚴重影響;三成五位於供應鏈下游的受訪企業表示,成品交付環節受到嚴重影響或完全中斷。
商會建議中國政府借鑑新加坡的「成功模式」,對現行疫情防控方案進行調整,包括允許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微症狀感染者實行居家隔離,以減輕公共醫療衛生系統的壓力;重點推廣60歲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引入更有效的mRNA疫苗和加強針。
中國國務院及相關單位目前尚未對歐盟商會這封信作出回應。路透社引述一位商會發言人說:歐盟商會正在與有關當局保持聯絡,並期待著儘早跟進信件的內容。
報道亦指出,中國對新冠疫情採取了「清零戰略」,試圖對所有陽性病例進行檢測、追蹤和集中檢疫,並在上海和東北的吉林省實施封鎖,試圖阻止疫情爆發。但封鎖措施每每迫使工廠停止生產,即使繼續生產也要實施「閉環運作」,即員工必須留宿於工作地方,同時限制外部運輸。但即使是「閉環運作」也受到了供應商關閉的影響。
而就在歐盟商會致函中國副總理胡春華之際,路透社引述上海發布報道,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上周六、日(9日至10日)在上海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咬緊牙關持續奮戰。

在今年3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自稱「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防疫工作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表示,中國防疫工作「充分體現了我國防控疫情的堅實實力和強大能力,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據中國政府 通報,周一(11日),中國大陸新增確診病例1272宗,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3387宗。
記者/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