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英美加聯手制裁新疆共幹 中反制相關人等入境中國

0:00 / 0:00

歐盟周一(22日)刊登憲報,就北京侵犯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制裁4名新疆官員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中國外交部在周一傍晚反擊,宣布制裁10名歐盟相關人員及4個實體,禁制相關人等及家屬入境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但不包括台灣)。同日,英國、美國、加拿大宣布一份與歐盟一致的制裁名單。英國外相藍韜文指,今次是英國第一次制裁中國官員。至於歐盟,則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後,首次再推出針對中國官員的制裁措施。(胡凱文/馬立克 報道)

歐盟周一(22日)於布魯塞爾舉行的一次外長會議上,決定就中國侵犯新疆維吾爾人的人權,制裁4名中國官員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

被列入制裁名單的4人分別是:新疆前政法委書記朱海侖、新疆黨委常委王明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董事長)書記王君正、新疆公安廳廳長陳明國。制裁措施包括凍結資產與實施旅遊禁令。

外交消息指,這次是歐盟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以來,首次針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制裁的原因與細節亦刊登在 《歐盟官方公報》

英國及加拿大其後緊隨歐盟做法,向上述人員實施制裁,英國首相藍韜文發 聲明指,這是英國首次向中國官員,實施包括資產凍結和旅遊禁令的制裁措施,並指「在新疆出現侵害人權的證據不容忽視,我們正在與國際夥伴合作,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向相關人員追究責任。」

而加拿大全球事務部的 聲明則對新疆的人權狀況深表關注,並指「我們有責任與國際社會合作,以確保任何此類指控均由獨立的國際法律專家機構進行調查。」

這輪被列入歐盟名單的朱海侖及王明山,去年7月就因新疆人權問題受到美國制裁。而周一,美國再以《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擴大對中共官員的制裁名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書記王君正及新疆公安廳廳長陳明國被列入制裁行列,美國將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及禁止入境美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 聲明中表示,「我們今天與英國、加拿大和歐盟團結起來採取的行動,表明了我們持續的多邊合作,加強尊重人權的堅定承諾,並揭露了牽涉這些暴行的中國政府和中共官員。」

德國的華裔翻譯家、「歐洲之聲」負責人廖天琪向本台表示,相對中共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的惡劣程度,有關制裁力度遠遠不夠,但現實意義重大,是自1989年六四以來歐盟對中共久違的正義伸張。她指,中共對歐盟27個成員國家用盡一切手段分化瓦解,如今對中國友好的歐盟國家如希臘和西班牙加入制裁中國,實為不易。歐洲對華貿易總量超越美國對歐貿易總量下,歐盟對中國說不,制裁向世界聲明了歐盟的態度。

廖天琪:這個事情他的象徵性的意義更大一些,就是表示我們歐盟現在也覺醒了,我們要團結一致的共同的來有一個共同的對華政策。人權問題並不是說歐盟針對中國,歐盟一向是把這個人權問題放的非常高的。在歐洲的外交國際政策上,人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的反應這麼過分,根本就是色厲內荏。其實心裡他很害怕。他自己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在21世紀,怎麼可以還有類似集中營的這種做法?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隨即反擊,對10名歐盟相關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當中包括8名歐盟的民意代表,以及德國和瑞典的2名學者。中方禁止被制裁人員及其家屬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他們及其關聯企業、機構也已被限制同中國進行往來。

外交部在 聲明中,批評歐盟「基於謊言和虛假信息,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對中國有關個人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此舉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歐關係。

歐盟是次對中國的制裁,早於上周三(17日)得到各成員國外長預先批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上周四(18日)曾回應,指歐方應該做的是推動《中歐投資協定》早日批准生效,而不是干涉中國內政,對中國內部事務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在周一的歐盟外長會議上,同時通過對緬甸及俄羅斯等涉及侵犯人權的人士實施制裁,包括11名參與緬甸軍事政變和鎮壓示威者的人員。

----------

中方制裁歐盟成員名單:

8名歐洲民意代表(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蓋勒、格魯克斯曼、庫楚克、萊克斯曼,荷蘭議會議員舍爾茨瑪,比利時議會議員科格拉蒂,立陶宛議會議員薩卡利埃內),2名歐洲學者 (德國學者鄭國恩,瑞典學者葉必揚),以及4個實體 (歐盟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丹麥民主聯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