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企海外建廠避歐美加稅 商務部建議關鍵技術留國內致車企如意算盤打不響
2024.09.13
近年中國電動車企在海外發展不斷遇到阻力,於是想藉在海外投資建廠,以規避歐美加稅的新招。未料中國商務部日前要求,要將關鍵技術留在國內,這些車企可能無法符合歐美「原產地原則」而避稅失敗。另外中國商務部也要求車企,不要在印度、土耳其投資。評論認為,中國意識到車企在海外市場的政治風險不斷增加,所以乾脆「落閘」。
中國強烈建議車企先進電動車技術留在國內
《彭博社》周四(12日)引知情人士消息披露,中國強烈建議其汽車製造商,確保先進的電動車(EV)技術留在國內,並鼓勵他們將散件(knock-down kit)出口到國外工廠進行最終組裝。這意味著汽車的關鍵零件將在中國國內生產,然後運往目的地市場進行最終組裝。
一些中國汽車製造商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採用了這項策略,譬如長城汽車,該公司今年 1 月與馬來西亞公司 EP Manufacturing Berhad(EPMB),簽署了基於全散件模式的汽車組裝合作協議。
要求中國車企不要在印度、土耳其投資
《彭博社》在報道中還引述消息指,中國商務部於7 月與10多間汽車製造商舉行了會議,要求他們不要在印度進行任何與汽車相關的投資。此外,又希望在土耳其投資的汽車製造商,應先通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
隨著中國國內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歐美國家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加緊在海外建廠以規避關稅制裁。2023年12月,比亞迪宣布在匈牙利東南部城市塞格德(Szeged)創建第一個電動車生產基地;今年7月,土耳其政界人士披露,比亞迪已同意在該國西部建造一座價值10億美元的工廠。
因此,中國商務部的這個做法,可能會損害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全球化努力,因為它們正在尋找新客戶,來抵消激烈的競爭和低迷的國內銷售。
中國商務部則指出,邀請中國汽車製造商建廠的國家,通常是那些正在制定或考慮對中國汽車設置貿易壁壘的國家,因此官員告訴與會者,製造商不應盲目跟風,或相信外國政府的投資呼籲。
評論:車企海外市場政治風險不斷增加 乾脆「落閘」
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史明向本台表示,中國當局先以國家補貼方式讓中國電動車輸出海外,佔領全球市場。歐美民主國家雖然後知後覺,但很快針對中國電動車企推出加徵關稅等壓制措施。隨後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企,又以海外建廠規避關稅制裁,但民主國家再推出「原產地原則」,即這些電動車包括核心技術電池及其他部件,必須在民主國家的工廠達到要求的比例,才可以避免加徵關稅。
另外比亞迪建廠的匈牙利,因為支持俄羅斯,也一直被歐盟審視和評估中,這些對比亞迪也充滿了不可預測的風險。史明認為,中國當局看到中國電動車在海外市場的政治風險不斷增加,但又沒有好的應對策略,所以乾脆「落閘」。
史明說:「中國原來是想把這個資本拿到匈牙利,我不是出口汽車,我就是你歐盟內部的生產廠。現在看起來這個算盤也打不響,所以乾脆關上門。現在這種控制模式,反映了整個產業政策的絕望。」
評論:中國意識到印度、土耳其或助力日本固態電池發展
史明也分析,如果單純從技術層面剖析,目前電動車競爭的核心是電池技術,日本已在固態電池方面取得突破。而中國在電池方面憑藉國家補貼等獲得的競爭優勢是量產、便宜,雖然比亞迪聲稱在固態電池上取得突破。
而印度、土耳其作為比較大的電動車市場,可能會協助日本為代表的企業,在固態電池技術上更趨成熟,這也是中國提防這些國家的原因,中國已經意識到這種危機。
史明說:「國外車廠特別是日本的車廠,在固體電池技術上臨近或達到、超越突破點,像土耳其、印度都會幫助這一類的技術迅速成熟,一旦成熟後,中國現有的技術就一文不值。」
評論:或憂其偷竊電動車核心技術秘密曝光
澳洲價值聯盟成員、電腦博士張曉剛也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指中國總是以己度人,擔憂他國像中國一樣,強迫外資工廠交出電動車核心技術,或是擔憂其山寨或偷竊先進國家電動車核心技術的秘密曝光。
張曉剛說:「為甚麼中共對她們自己的廠商提出這種要求?等於堵死了廠商繞過關稅這種路,中共本身就是靠盜取經濟產權、彎道超車來起家的,國外已經在這方面吃了很多的苦頭。」
評論:已將印度視為非常重要的競爭對手
而印度和土耳其被中國「特殊對待」,應該是緣於政治上的緊張關係,特別是對印度,中國已將其視為非常重要的競爭對手。
張曉剛說:「印度現在經濟發展是相當快,人口也已經超過中國了,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各方面也和西方是非常接軌的。中共已經是把印度視為潛在的威脅、競爭對手,再加上中印之間有邊界上的衝突,中共可能會擔心工廠設在印度,很容易被印度掌握到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
印度目前也是巨大的汽車市場,亦正在向電動車市場轉型。早在今年3月,印度政府以降低關稅等為條件,吸引Tesla到印度建廠,2023年馬斯克(Elon Musk)還曾前往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