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集團發布財報,净虧損狀況比上年改善,但總負債額仍達2萬4千多億元人民幣,而去年貸款再增50億。對於恒大還有沒有起死回生的可能,繼續經營下去, 核數師回答「無話可説」。有評級公司認為,只要恒大的財困不蔓延到其他房企,中國整體經濟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深陷債務泥潭的中國恆大集團周一(17日)發布了推遲已久的財務報表。根據提交給港交所的財報顯示,截止2022年底,恆大集團的負債總額為2萬4千多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借款6千多億,應付款項1萬多億及其他負債。公司股票目前仍然處於停牌狀態。
恒大資金籌措杯水車薪
恒大的財務報告報顯示,得益於恆大集團大舉出售包括浙江水晶城、廣州恆大足球場土地使用權以及深圳商業地塊等公司資產,2022年度集團净虧損1千2百多億元,較上年虧損收窄81%。但借款卻有所增加,2022年度借款較上年增加50億元,達到6千1百萬元人民幣。
恆大還推出了三個債務重組計劃,包括債權人可將其權利轉化為為期10至12年的新票據或恆大集團强制性可交換債券以及優先票據。然而,在公司基本面持續惡化、持續經營能力存疑的狀況下,債權人是否願意將持有的債券期限延長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核數師上會栢誠面對恆大的經營狀況也「無話可説」。上會栢誠在財報中認為,由於恆大身披多宗訴訟和仲裁案件以及財務狀況的持續惡化,多種不確定性極大地挑戰了恆大集團能否持續經營能力,「以至我們無法發表意見」。他們還認為,「恆大可能無法在正常業務過程中變現其資產和清償其負債」。換句話説,恆大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會否出現系統性風險成為關注點
根據三年前網絡流傳的一份恆大集團送往廣東省政府《關於懇請支持重大資產重組項目的情況報告》顯示,恆大前十大債權銀行分別為:民生銀行、農業銀行、浙商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江西銀行以及盛京銀行。其中,僅民生銀行的債權規模便達到了293億元。据路透社消息,基金巨頭貝萊德(BlackRock)、瑞銀(UBS)以及滙豐是恆大債券的最大買家。雖然恆大發聲明指該文件系偽造,但該文件可信度較高,已被彭博社在内的多家媒體引用。
民生銀行很明顯已被恆大拖累。自2020年恆大暴雷以來,民生銀行的股票已經下跌了超過30%,被彭博社評為「全球表現最差的銀行」。
标普全球(S&P Global)認為,恆大集團的債務相比起中國銀行系統的總貸款總額仍然較小,相信「中國銀行業能夠消化恆大集團違約事件的影響」,但是若該事件之後其他大型房企也出現違約,「就可能會演變成一種較為棘手的情況」。
記者:清風 責編: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