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網絡食品銷售一直欠缺監管,為人詬病,有關當局周四(14日)表示,將會派出"神秘買家"隨機於網上購買食品並作出檢驗,若發現有問題,會處罰生產經營者。不過有網民認為,食品不安全源於官員貪腐問題,若未能杜絕根源問題,推出任何政策都沒意思。(黃樂濤 報道)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周四(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指"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即將出台,並將會在今年10月1日起實施,到時亦會實行"神秘買家"制度,加強對網絡食品銷售的監管。
食藥監總局法制司副司長陳諝在記者會表示,這條例提出監管部門充當"神秘買家",隨機向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購買食品,當中商品名稱、購買日期、付款方式等等,整個購物過程都會被記錄在案。"神秘買家"亦會對網絡購買樣本的包裝等檢驗,並以拍照、錄像等方式來記錄拆封的過程。
陳諝指,條例又規定縣級以上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都可以通過 "神秘買家"的方式,隨機在網絡上購買作出抽查檢驗,至於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則需對抽檢結果承擔責任,若果檢驗結果不合格時,就應當停止生產經營,並需要封存不合格的食品,以及控制食品安全風險,若在當局警告無效,生產經營者可能會被處罰。
就當局對網絡食品安全訂下新規定,上海網民馬亞蓮周五(15日)向本台表示,新規定對提高食品安全及質素,根本就沒有用,若果政府未能杜絕貪腐的問題,即使訂下任何政策都沒有用。
馬亞蓮說 : 有一個現象,就譬如說吧,有的人(神祕買家)你把他派出去了,結果他有可能受到商家的賄賂。我怎麼保證這些派出去人員,沒有受到賄賂呢,所以如果它(食藥監總局)要真正的查處這些違法經營的話,它必須要一整套的措施,配合起來的,包括在法律上對這些經營違法買賣的人,在法律上要加大力度處罰。
不過廣東網友賈榀就認為,新規定可令到一些違法的商家有所警惕,對加強食品安全方面,應該是有幫助的,但就認為當局的執法手段不太妥當。
賈榀說 : 這個對於食品安全(的方法),如果它們(當局)這樣做的,作用還是有的,就是說能夠有警示作用,有些在網上售賣問題食品的行為,可能會得到一些控制。但是,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說,涉及到一個釣魚執法,這個(方法)從法律上來說,就說不過去了,這個不是一個妥當的手段,反正我覺得不太好了。
他認為,其實有關部門在網上監控食品安全並不很困難,因為網上只有數個規模較大的食品銷售商,如果真的認真監管,食品就不會出現問題。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