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中國多地接連出現強降雨,令外界擔心今年秋收會否受影響。在上月,央視財經訪問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他當時已承認秋糧會有「一定程度」的減產。不過一個月後,官方卻指全國秋糧收穫已過半,近月降雨量未有改變豐收基本面。
就在一個月前,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記者訪問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武國定。武國定當時表示,水災導致農業損失慘重,河南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515萬畝,佔全省秋糧面積的近兩成,其中成災978萬畝,絕收521萬畝。他承認秋糧會有「一定程度」的減產。
但一個月後官方就變調,上周三(13日),央視財經引述農業農村部數據表示,截至上周一(11日),中國秋糧已收穫完成超過一半,並訪問了中國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處處長朱娟,指降雨未有改變秋糧豐收。
朱娟說:儘管受前期降雨影響,今年秋收進度慢於常年,但全國大部分地區秋糧產量已經形成,降雨沒有改變秋糧豐收的基本面。

河南農民:秋收尚未結束已預計大豐收 不説我們河南受洪澇災害?
不過有河南農民質疑,今年秋收尚未結束,當局已估計會大豐收,質疑豐收的説法是否存有「水分」。他們又不滿當局只提豐收,而未有提及河南農民因水災減產的情況。
河南農民說:這今年的秋收還沒有結束,專家們把計算成果算出來了,說今年又是大豐收啊,比去年增產200億斤。你是怎樣計算?你是做夢計算?還是你到我們河南每家每戶來稱了?還是說今年我們河南受洪澇災害,水分比較大,你把水分也計算上去了。你才不説我們河南受洪澇災害,很多農民今年減產,你才不把這減產的情況算出來了。
在更早之前,有中國媒體曾走訪河南多地,了解當地農作物受災的情況。其中有不少農民對媒體表示,村裡的農田全部都絕收,被淹的主要是粟米、花生、大豆等秋糧作物;亦有農業學者估計,在受淹絕收的秋作物面積中,粟米可能出現20%的減產,而水稻或可能減產10%-20%。同時,截至目前,仍有不少網民將自己農作物被淹的情況,拍成影片,上傳到網上,其中有人說:「以前畝產可能八、九百斤的,今年可能就只能做到兩、三百斤。」

官方一方面強調糧食豐收 一方面大量進口糧食
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則指出,撇除水災因素,河南近4年來減產的情況持續。他以粟米產量舉例,據他所做的統計顯示,粟米的產量從2018年的2,300萬噸,減至今年1,800多萬噸,4年間足足減少約500萬噸。他解釋,減產的原因,與河南近幾年防護林遭到破壞有關。
雖然官方不斷強調糧食豐收,但中國對進口糧食依賴度不斷上升。2020年的進口數量比過去5年的平均值增長了19%。到2021年更加明顯,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糧食進口量為5,079.2萬噸,同比增長57.8%,進口增幅明顯比2020年更高。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