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壇巨人鄧小平向國際保證的香港回歸50年不變,霎眼間已過了三分一光景。香港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認為,社會快將需要討論香港2047年後的前途問題。有資深大律師認為越早討論,越能為香港未來的發展作出準備。亦有政論界人士卻認為,應先解決香港政制問題,才能安撫民間對未來不安的心理。(文宇晴 報道)
香港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周三(2日)在一個餐會發表演說中,首先就提到香港前途的問題。他指出,《基本法》保障香港制度50年不變,只過了18年,他認為社會快將需要討論香港2047年後的前途問題。
烈顯倫指香港沒有石油和礦物等資源,連大埔、沙田和元朗的稻米田亦早已消失,因此在2047年後香港唯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法治。烈顯倫說,2047後的前途問題需要作出及時的決定,否則可能重演30年前,本地和國際商業機構紛紛撤離的情況。
公民黨主席兼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對本台表示,過去她也曾在公開場合提過,是時候去討論相關議題。若到時候再談討,例如一些商業上的決定和改變,或相關法律的修改而受到影響。
余若薇指出,不管2047年後是否香港不再沿用《基本法》,在修改和討論的過程中,香港人亦需要參與。
余若薇說:現在不用到2047年,現在都有很多擔憂,一國兩際隨時被人削弱。例如去年的白皮書、已令到很多人擔心究竟我們是實行一國兩制,還是逐漸走一國一制。因而這個問題越早談越好,越能給予香港人一個信心。
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卻認為,目前或許不用急著去談討香港2047年後的前途問題。他覺得,目前最重的是避免去年白皮書和人大常委制定選舉特首的框架後,帶來一連串負面情緒,應該先解決香港的核心政制問題。
鄭宇碩說:我覺得現在沒有這必要,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政制,可否進一步民主化。現在壓下來,完全沒有民主化的政制,完全沒有時間表路絡圖可言,又要修訂(或討論)《基本法》,會令香港社會有種兵荒和怕的心理。
香港目前實施《普通法》,但烈顯倫說,大部分市民都不會說英語,亦發現不少法院判辭太冗長,建議判辭需要寫得簡單直接,以便翻譯。
烈顯倫在演說中表示,在1980年代有幸見證中國和英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稱現時距離香港50年不變的承諾仍有32年。他強調,基本法不但保障香港普通法的制度,亦是香港變成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9月時曾在報章撰文,亦指出未來的10至15年,將會是討論2047年後安排的關鍵時刻。李國能說,《基本法》沒有列載基本法將於2047年6月30日後自動失效的日落條款,但規定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變,現時已超越50年期的三分之一,2047年後的安排將屬於中國的內政,而這安排於2030年代初必須獲得解決,有關安排亦須有廣泛諮詢和討論。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