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油企在中國的減排項目涉造假 德政府叫停大量涉假項目
2024.09.18
德監管部門擬叫停45個在中國的減排項目,它們涉嫌透過造假為油公司騙取德國發放的減排證書,這些油公司從而獲利。45個項目牽涉市值15億歐元。持續的調查揭石油公司在中國的減排項目疑涉大量詐欺造假。評論指中國當局和西方企業官商勾結,而西方政府反應遲緩,導致西方納稅人要為中國模式腐敗買單。
德國聯邦環境局周一(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擬終止與中國相關的45個上游減排專案認證程序,並撤銷此前發出的證書,另邀請專業團隊進行調查。環境局負責人梅斯納(Dirk Messner)表示:「這45個中國項目有非常強烈的詐欺嫌疑,涉及的證書牽涉600萬噸碳排放量,在市場上價值15億歐元」。
德國「上游碳排放減少」(UER)旨在幫助大型石油公司實現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機構。石油公司可透過參與全球「上游減排」專案,通過支持國外的碳減排項目來抵消部分排放量,從而向德國聯邦環境局獲取「上游減排證書」,來達到法定的目標。目前「上游減排」的交易價格約為每噸85歐元。
碳交易的價格讓一些企業嗅到巨大的商機。德國當局已經批准了75個「上游減排」項目,大部分都在中國。
律師謝福爾德(Christian Schefold)接受德國聯邦環境局委託,審查與中國氣候項目有關的涉嫌欺詐網絡,他早前向德媒透露,66個中國項目中有45個涉嫌欺詐。調查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些影子中介公司,使用虛假文件或數據幫助德國石化企業通過德國排放交易管理局的認證,從而獲取上游減排證書。
評論:西方政府對中國造假視而不見
德國台灣裔時評人成世光向本台表示,中國打著減排旗號造假,而西方企業為了自身利益與中國勾結,德國等西方國家的政府則為了「環保目標」對問題視而不見。
成世光說:「66個案卷裡面,有45個是有重大環境詐欺嫌疑的,這個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自然環境污染上面有改善的餘地,所以全世界盯住中國是一點都沒有錯的,但這個盯住中國不是與中國合夥來造假。完全是官商勾結,就是在中國的官跟資本主義世界的、歐美這些國家的商他們的勾結。當然這些商人的後面也是西方政府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這種跑到暗室裡面,跟魔鬼做交易的人還裝作看不見。」
德國聯邦環境局的滯後行動遭到了廣泛的批評,批評者包括一些燃料企業,因為虛假的「上游減排」計劃使它們的利益受損。德國在野黨「基民盟」(CDU)也批評執政黨對詐欺行為的反應遲鈍。
澳洲價值聯盟成員、時評人皇甫靜表示,事件反映,中國式腐敗透過與外界的合作對外輸出,滲透民主政體。他批評。近年歐盟,特別是德國,不斷強調要在碳排放議題上與中國合作,結果搬石砸腳。
皇甫靜說:「德國或西方的奸商上游碳排放計劃放在中國,就是因為看準了中國整個機制是一個腐敗機制。他們利用了這個機制跟中國的權力腐敗勾連在一起,去騙德國政府上游碳排放證書,再去騙他們自己政府的錢,讓這個國家全體老百姓來買單。她(中國)趁著歐盟碳減排計劃在打歐盟牌,在鑽她們的空子,變相的坑害歐盟、坑害德國,跟中共合作就等於跟鬼合作,不會得到任何好處啊!」
去年以來,多份報告對石油公司在中國減排項目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擔憂。直至月初,德國聯邦環境局(UBA)披露,調查中發現德國在中國的8個上游減排(UER)項目存在「違規行為」。
據報大量在中國的上游減排專案,連申請報告的執行地址也涉嫌造假,比如開採地址根本不存在、專案執行地根本沒有任何一座幫助減少碳排放的設備或工廠。有案例中,一名舉報者甚至直接向一間油公司透露,該公司參與的一個所謂的碳減排項目實際上只是一家養雞場。
編輯/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