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推新法 德商與新疆違反人權企業合作或負刑責

0:00 / 0:00

德國正制定新的《供應鏈法》,針對與中國合作的本國企業,若證實有涉及新疆強迫勞動行為,可進行罰款甚至追究刑責。新例生效後,與中方合作的德國企業,將有責任更嚴格挑選合作伙伴,避免捲入新疆侵犯人權的行為。預料新例將導致部份德商撤回中國投資或與中方終止合作。(吳亦桐/程文 報道)

新疆人權問題持續受到國際關注。周一(17日),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舉行聽證會,跟進新疆人權議題。

另一方面,德國當局在經濟層面立法,以其促進該國企業在任何地方開展業務都必須尊重人權。由於既有的《聯合國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在法律上是不可執行,今年3月,德國政府著手制定新的《供應鏈法》,規定如果大公司不對其海外供應商採取涉及人權和環境違法行為的措施,將對大公司處以最高年銷售額2%的罰款。

德國台灣裔時評人成世光向本台表示,很多德國大企業將中國當作一個巨大市場,對包括新疆集中營等人權問題視而不見,他認為確實需要一個可執行的法律,來規範企業為了利益拋棄人權價值的行為。

成世光說:對中國政府在新疆所犯的種族滅絕罪行,德國的企業裝著不知道,他們的良心全被狗吃掉了,利益大過了良心,那麼現在我們有一個這樣的《供應鏈法》,這些企業主睜眼說瞎話,一定要有制裁的後果,使它知道人權價值是不可踐踏、不可忽視的。

成世光認為,當前西方主要民主國家在面對中國人權問題時都開始覺醒,今年亦是德國大選年,人權問題也成為其中的競選籌碼,作為德國公民,應該繼續推動《供應鏈法》的具體執行。

成世光說:我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作為文明社會的公民,一直在監督政府、企業做商業時千萬不要忘記普世價值。德國新的《供應鏈法》,事實上它也對所有的良心企業是一個肯定。使這些良心企業在一個公平環境裡做一個自由的競爭。我們也必須對德國聯邦政府有持續的壓力,敦促好的法律有制裁上的果效。

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世維會」發言人迪里夏提,期待該法案有進一步的措施,停止德國企業縱容或默認中國政府種族滅絕的行為。

迪里夏提說:中國始終利用經濟市場,企圖綁架歐盟的價值觀。我們期待著《供應鏈法》能有更多的配套的措施,敦促德國的這些企業立刻終止和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縱容或默認中國政府正對維吾爾民族所推行的種族滅絕的這些商業往來,我們期待不只是德國,整個歐盟企業都應該維護歐盟的價值,絕不成為中國的幫兇。

2020年9月1日,中國外長王毅到訪德國,在德國的維吾爾人於德國外交部前抗議中國政府針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 (吳亦桐 攝)
2020年9月1日,中國外長王毅到訪德國,在德國的維吾爾人於德國外交部前抗議中國政府針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 (吳亦桐 攝)

德媒《南德意志報》引述德國綠黨一份報告指出,《供應鏈法》生效後,如果合作中存在強迫勞動,德國企業有責任斷絕與中國供應商的業務關係,否則德國公司將面臨罰款;特別情況下,公司僱員可能要承擔個人刑事責任。報道說,《供應鏈法》生效後,違規的德國企業便要被迫終止他們在新疆的業務或完全撤資。

專家認為,德國新的《供應鏈法》將迫使企業在新疆議題上採取更積極的措施。

德國綠黨在聯邦議會的人權政策發言人鮑澤(Margarete Bause)表示,通過這份評估報告可以看出,活躍在新疆的德國企業的責任將變得「比以往更清晰」。也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視而不見的態度已不再是一種選擇。

《供應鏈法》的評估報告中援引媒體報道指出,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外國企業,都從對新疆維吾爾人的剝削中受益。一些德國企業設在中國的工廠大樓,就建在新疆集中營附近。這份報告點名的德國企業包括阿迪達斯、彪馬、寶馬、博世、西門子、大眾和巴斯夫等,它們被指對有關新疆人權問題的指控採取各種「否認或模糊讓步」的陳述。

從公開資料中,1948年聯合國《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絕公約》中,五類「種族滅絕」的定義,當前新疆的情況都符合。美加、荷蘭及英國的議會已通過議案,認定中國對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