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轟中央示港府挑起大學事端


2016.02.23
hk-hku3 2016年2月23日,前港督彭定康發表文章,指中央在佔領行動後,指示港府要在大學挑起事端。(網站Project Syndicate截圖)

上月被學生圍堵的香港大學校委會,周二(23日)轉移到校園以外地方開會。而校委會大比數通過,要求前學生會會長馮敬恩離開會議,馮敬恩不擔心因被指洩密而再進一步遭到懲罰。另外,前港督彭定康發表文章,指中央在佔領行動後,指示港府要在大學挑起事端。有事時評論員認為彭定康的言論,希望引起西方國家關注香港學術狀況。(林靜 報道)

上月26日,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李國章上任的首次會議,引發大批港大學生圍堵會場,造成混亂。

港大校委會周二(23日)再次召開會議,決定移師到灣仔會展舉行。下午,港大校委會成員陸續到達灣仔會展,包括港大校長馬斐森、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前學生會會長馮敬恩等。會展現場保安嚴密,有多名保安人員在門口把守,傳媒不可以入內採訪。

港大校委會會議過去都是在校園內舉行,校方周一向校委發電郵更改開會地點,但未有解釋原因。參與會議的港大校委,均不知道開會的實際地點,到場後才由保安帶領到四樓一個會議室。

據了解,會議有十多項議程,包括“多名校委對其中一名校委存在構成的安全問題”,但未有提到任何校委名字,馮敬恩在會議召開約一個半小時後先行離開。

校委會其後發聲明,指考慮到馮敬恩“某些行動”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校委會會議現場的委員、大學職員以及其他人士的人身安全,因此要求馮先生簽署簡單書面承諾書,承諾以後不會採取任何影響他人的人身安全的行動,但馮敬恩拒絕,故校委會大比數投票通過要求他離開。

校委會稱,要求馮敬恩離開今天會議並非懲罰,是確保校委會會議可安全、有秩序和有效地進行。

校委會向馮先生提出再考慮簽署有關人身安全承諾書,並在出席下次校委會會議時給予回覆。

馮敬恩接受本台訪問時承認事件,指需要時間作研究考慮,但不擔心自己早前被指洩密,而最終遭撤銷開會資格。

馮敬恩說:即使校委會主席是有極大的權力,但我是根據香港大學規程選出來,我相信他不可以對我做甚麼,包括把我排拒在會議之外。

馮敬恩指,事前他並不知道要簽署相關文件,無法取得法律諮詢及意見,對此感到不公,故拒絕簽署承諾書。校務委員會成員由相關規條產生,並不需要額外簽署文件才可開會,認為若自己簽署承諾書,會開壞先例,僭建更多成為校委會成員的條件。

校委張達明對於校委會的決定感到不幸,他認為採取高壓和排斥方式處理問題是無補於是,又質疑校委會是否有權這樣做。他說,今日會議並無學生示威,而且在校外舉行,不明白為何馮敬恩留在會議室會影響其他人的人身安全。

張達明擔心校委會今次的決定反而增加對立,增加日後開會的風險,今次會議改在校外舉行,不理想亦不正常,希望校方有措施,令他們在安全情況下返回校內開會。

而港大學生會新任會長孫曉嵐曾到場,希望與校委對話,商討有關研究大學管治的專責小組。孫曉嵐透露,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周一曾透過校方轉達,希望與學生會見面。她回覆指願意會面,但期望在校內進行,有不同持份者在場,其餘細節可再作商討。

另外,前港督彭定康在國際評論網站發表文章,題為“學術精神的落幕”,談到大學自主問題。他特別提到香港的大學所面對的困境,直言雖然《基本法》及中英聯合聲明訂明香港有言論自由及大學自主,但這兩方面都正受威脅,而威脅來自獨裁政府,又指“香港的大學生在佔領運動後,特區政府顯然收到中央政府指令,在他們就讀的大學挑起事端,迫使大學就範”。

他指自己在香港任港督時,要擔任所有資助院校的校監,他當年曾就此抗議,認為應讓大學自行選出其領導層,但大學不讓他辭職。

對於彭定康的言論,時事評論員潘小濤認為,彭定康曾擔任香港和西方著名學府的校監,有足夠“份量”力陳當中利弊,相信他透過撰文,希望引起西方國家對中港學術自由的關注。

潘小濤說:彭定康做過世界著名學府的校監,也曾做過全香港中學的校監,以他對學校的運作熟識度,我估計他認為有份量可以發聲。現在香港學術自由受衝擊的程度已經夠差了,他現在發聲,希望有機會扭轉事件,就是令歐洲社會,西方國家關注,香港大學自由,正被蠶食中。

彭定康在文章中又表示,自六四事件發生後,中共大力打壓國內的大學,不得討論所謂的西方價值,只能教授馬克思主義。他呼籲西方國家應關注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大學情況,寄語西方學生,應常想想中國、香港仍需為自由奮鬥,而自由在西方卻是理所當然。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