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算香港專業團體 教育、傳媒組織成打壓對象

0:00 / 0:00

香港教協遭中國黨媒攻擊。同一天,香港政府宣布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不再就教育議題諮詢其意見。有學者認為,事件反映北京對香港政策的「直接指揮」越來越多,意味相關專業團體未來只要不正式表態支持港府及中央政府,均有機會遭受打壓。

林鄭:教協讓反港府、反中情緒進入學校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一(2日)公開批評教協。

林鄭月娥:近年教協做了些甚麽,特別在修例期間及之後,大家有目共睹,比教協原本存在的立場,更加變本加厲,政治立場凌駕教育專業,讓這些政治問題、甚至是讓反政府、反中央的情緒進入學校。

中國官媒《新華社》上周六(7月31日)發表題為「香港教育要正本清源必須鏟除『教協』這顆毒瘤」的評論文章,形容教協「長期從事反中亂港活動」,「無法洗脫其涉嫌違法的有關問題」,更不能勾銷其煽暴、禍港罪責。文章又説,香港教育系統長期藏污納垢,要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新教育體制,「就必須依法清除教協這個最大障礙」。

在同一天,官媒《人民日報》亦發表評論文章,同樣形容教協為「毒瘤」,批評教協煽動師生罷課,反問教協哪樣是為教育、師生著想,並形容《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教協走向窮途末路。

香港政府亦在同一天,宣布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不再就教育議題諮詢教協意見、暫不處理教協轉介個案、以及香港教育局轄下諮詢組織和團體,如果有教協成員出任委員或其他崗位,局方會考慮終止其任期,不承認其委員資格,並拒絕其進入教育局大樓。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於7月16日發言,指明要在傳媒、教育等重點領域,推進「撥亂反正」工作。

教協鼓勵愛國反對港獨 但仍難逃被批鬥

香港教協於今年3月和7月,以政治環境為由,已先後退出民陣和支聯會。

作為全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擁有95000名會員的教協,上周六(31日)發新聞稿回應稱,教協沒有煽動學生示威、反對港獨。教協指出,工會在保障職工權益及完善政策扮演正面作用,每年處理會員查詢和投訴超過3000宗,對於教育局拒絕與教協來往,表示失望及遺憾,批評當局未有顧及教師褔祉。教協強調,未來繼續做好教師工會的工作,協助會員有關權益的問題。

教協會員:政府打壓教協 目的是排除異己

當了教協會員超過30年的退休教師陳老師稱,教協長期促進行業的專業發展、聯繫教師之間的知識交流,以及維持業界士氣。他認為,港府是受北京國策牽動,與教協斷絕來往的主要目的,是要排除異己。至於在政府眼中「有沒有教協並不重要」,維持教師交流等工作未來可由教聯會等接手。

陳老師:你會看到,整個中國國策對於香港的發展(的影響),和習近平的思維很有關係。他的目的,不是在於要去理解一個行業或者理解業内人士的需要,而是在於如何去排除異己、消除某些價值觀、控制思想言論或社會活動。

學者:未來專業團體只要不表態支持北京 或有機會遭打壓

香港城市大學前政治學教授鄭宇碩接受本台訪問,形容教協政治取態溫和、甚至被外界批評保守,但連它亦遭受打壓,反映相關專業團體未來只要不正式表態支持港府及中央政府,均有機會遭受打壓。

鄭宇碩:對專業人士來講,很震驚。一個規行矩步、擁有多年歷史、會員眾多的組織,竟然會成為打擊的對象。現在大家會擔心,如果不正正式式表態,大力支持特區政府和北京政府,可能連生存空間也沒有。

教協由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於1973年創立,至今已有48年歷史。在過去,教協會處理教師被投訴個案、爭取教師職業保障,例如就教師職場欺凌發布調查、舉辦法律權益講座、為教師薪酬問題提供意見等。另外,教協又會舉辦研討會及交流座談會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及交流,又會不時與教育局開會,討論教育政策或教學編制。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