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案】控方指社會失智 鍾:港人拒犧牲價值換假穩定

0:00 / 0:00

香港「立場案」周三(8日)續審,控方盤問前總編輯鍾沛權,提及少女陳彥霖母親遭人質疑身分等事件,問鍾沛權會否認為部分人「失智」,鍾稱社會上有這些聲音。控方又指反修例示威者嚴重破壞社會安寧,鍾沛權以2019年區議會選舉回應,指顯示大多數港人支持運動,或反映港人不願以他們希望追求的價值,交換社會表面穩定。

控方舉陳彥霖事件稱「部分人當作警暴控訴」

「立場案」法官郭偉健上周五(3日)批准控方使用突然呈請的大批文章及社會事件時序表輔助盤問後,案件押後至周三在區域法院再度開審。

踏入第27日審訊,控方代表、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以「時代背景」續盤問鍾沛權,呈上監警會於2022年5月發布的報告,當中審視了自2019年6月起因修例事件而引發的多場大型公眾活動及警方的行動情況,指有傳少女陳彥霖因參與示威遭政府殺害,並稱:「部分人士當作警暴控訴之一」。

鍾反駁在印象中與警暴無關,當時坊間是質疑警方快速地把陳的死因列為無可疑;伍就指陳母曾接受訪問,亦指女兒死因無可疑,卻被人質疑身分,並問及鍾沛權「會唔會覺得好失智呀個社會?」鍾就稱,社會當時確有質疑聲音。

伍之後又提及到報告內列出2019年10月發生的不同事件,包括國慶日有學生被警員實彈撃中、政府頒布《禁蒙面法》,亦有人呼籲把示威口號由「香港人加油」改為「香港人反抗」,把「追究警暴」改為「解散警隊」等,亦有個別集團旗下食肆、警署及紀律部隊宿舍等被示威者破壞,更有一連串「私了」事件,甚至曾有男子「畀人放火燒」,伍再次指出部分行為「係相當失智」。鍾就表示自己不加其他評論,只重申「我有印象有呢啲聲音」。

鍾認同反修例運動暴力升級罕見惟傳媒有責任持續跟進

伍亦提及上訴庭在《禁蒙面法》的司法覆核判詞中,指出激進示威者衝撃警方封鎖線、破壞滋擾民居、商場店鋪,更出現搶劫及盜竊。鍾稱僅記得某次有商店被破壞後,有非示威者乘機入內盜竊,另只有零星襲撃事件有人持刀,而群眾示威場面不見有致命武器,破壞民居亦僅屬零星情況。

鍾同意,有示威活動地區的交通或社會秩序會受影響,至於是否對公眾構成危險,「似乎香港人唔覺得係」,並提及同年底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結果顯示大多數港人支持、理解及同情運動,或反映即使社會秩序及經濟活動受影響,但港人不願意以他們想追求的價值,交換社會表面的穩定。

對於反修例運動的暴力升級,鍾沛權認同是罕見,惟同時指出傳媒有責任跟進事件,包括探討社會矛盾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讓公民在充分知情權下參與討論公共議題,強調不代表是其意圖或支持這些行為。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記者:吳婷康/胡凱文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