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案】辩方呈多则报道反驳指控 煽动字眼官方均曾使用

2023.03.28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立场案】辩方呈多则报道反驳指控 煽动字眼官方均曾使用
路透社资料图片

香港「立场案」周二(28日)续审,辩方律师引用多项材料就煽动指控提出反驳,包括引用《文汇报》一则涉及前线小队作「众筹」的报道,指按控方说法,是否「直情帮佢宣传,直情系引起煽动仇恨」?另就控方指《立场》以「武汉肺炎」一词污名化中国,辩方呈上港大学者文章,提及使用「武汉肺炎」是「通俗易见,方便沟通」。

《文汇报》亦有报道指前线小队「众筹」

「立场案」踏入第48天审讯,辩方今天第2日对锺沛权作覆问,就前一天审讯中提及《立场》曾发布关于北爱尔兰抗争文章争议,锺重申文章非与大律师公会前主席夏博义的专访呼应,强调如有预谋,便不会把文章发布数小时后即下架。

至于控方早前在盘问时,曾指控《立场》在许智峯专访中,提及对方开设 Patreon,目的是推广「国际线」及「卖广告」,辩方今引用两篇《文汇报》涉及反修例运动前线小队的报道,当中包括提及「屠龙小队」设Telegram频道又「众筹」收集资金,亦有报道「V 小队」扬言杀警事件,以及陈述「V小队」很多未来计划。

余指建制派媒体不但没批评《立场》报道,问锺如按控方说法,《文汇报》的报道是否属煽动暴力?锺回应时笑言,难猜测其他传媒的动机和意图,不会轻易下定论,同时坦言事态发展令人忧虑,故认同需报道事件,「不可做鸵鸟」,并同意余指,传媒若收到该类型消息理应报道,但报道可有不同手法。

锺之后补充,反修例运动的暴力程度愈见升级,尤其经历中大、理大事件后,区选结果却反映民情未有转向。他认为传媒需持续探讨背后原因及政治矛盾,并非消灭最激进声音就可解决问题。

《立志》漫画具煽动性相关照片「监警会」报告内多次出现

就控方质疑《立场》特刊《立志》中的「美术经典作品回顾」漫画具煽动性,辩方亦逐一作出覆问,余若薇就指出,控方曾质疑《立场》故意在7.21白衣人照片加上安全帽及劳工手套,「将白衣人变成暴徒」,当时锺澄清那是《香港电台》拍摄的照片,主控其后致歉及更正说法。但控方仍指控该照片连同当中的文字解说会引起他人憎恨,惟余接续指,该照片在「监警会」报告多次出现,亦有其他传媒刊载警员跟白衣人搭膊头照片,有关动作因而惹来「警黑勾结」争议与警方回应,故足以解释为何照片是「经典图片」及在《立志》出现。锺表示同意。

另外,控方曾在盘问中指出,《立场》使用「武汉肺炎」一词污名化中国,锺沛权曾回应指当时传媒于疫情初期,曾普遍使用有关字眼,亦有港大教授认为字眼合理,惟至2021年尾终因政治压力才转用其他字眼。辩方今呈上港大医学院教授袁国勇及龙振邦发表的《大流行缘起武汉 十七年教训尽忘》文章,当中便提及使用「武汉肺炎」是「通俗易见,方便沟通」,但当时作者于发表同日宣布撤回文章。锺指出,文章被撤回是因作者备受压力和批评,因当中批评中国人进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又指出两次冠状病毒均源自进食野味,认为有关文化不改,将来必有另一次病毒爆发,而文章观点「刺痛好多人」,结果惹来官方及亲建制媒体的批评。

锺另指,当时中国官方透过舆论否认病毒源自武汉,甚至指控病毒最先于欧美爆发,相关说法经事实查核后为虚假资讯,故有评论作家坚持使用「武汉肺炎」一词,不愿附和中国宣传,试图将病毒起源含糊化,改写历史;但锺强调此非《立场》持续使用「武汉肺炎」的目的。

至于《立场》文章《【武汉肺炎】世卫更新疫情事件簿 揭爆发初期中国无主动通报 两度要求才提供资料》的配图,《立场》曾把世卫总干事谭德塞的样子换上习近平,余若薇就引《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报道《世卫组织为何被批为「中国卫生组织」》,指出当时许多外国媒体均质疑世卫受中国控制,又引述中国官员说法指2020年年初时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故先不论疫情控制如何及中国是否有隐瞒,《立场》漫画刊出时,确有人质疑中国隐瞒。

不同组织及商会曾就《国安法》提出忧虑

对于控方早前质疑《立场》博客在《国安法》实施前已多番发文批评,辩方今在覆问时,就引用大律师公会声明及多篇文章,以证明法律界、商界、新闻界早已提出忧虑,包括忧虑一国两制变为「一国一制」,故《立场》博客的忧虑并非天马行空,锺对此表示同意。

余亦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不单是法律界,香港美国商会于2020年6月初发布的调查亦发现,近六成受访会员认为《国安法》有损营商环境。余指出,就《国安法》对一国两制的影响,并非只有《立场》博客感到忧虑,而有关忧虑亦非「天马行空」。锺同意,并指《立场》博客的光谱多元,他们就议题上的批评某程度反映重大民意,政府需要正视。

引述陈朗升解释「星星之火」卡片

此外,就控方盘问时将《立场》员工卡片上的四字「星星之火」联想为「星火基金」,辩方引卡片持有人陈朗升的Facebook帖文,说明为「升升之火」的谐音,指锺早前称「星星之火」意指新闻工作者的热诚属为正确推论。

而在回应控方于盘问时质疑《立场》博客「三不信」,即不信任《国安法》、一国两制及《基本法》,锺回应时称,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人正因对内地司法制度不信任,才希望维持一国两制,而《立场》博客就因忧虑《国安法》冲击本港司法制度,故一直提出担忧,认为博客基于期盼一国两制得以实践、《基本法》得以落实,从而提出对《国安法》的批评,绝非所谓「三不信」。

另外,控方早前指《立场》员工卡片上有人印上「星星之火」,可联想到「星火基金」,锺沛权当时曾质疑「点解刑事检控攞出嚟嘅证据,咁薄弱之馀,系加诸咁多主观嘅联想、猜测」,余若薇今在庭上指出,该卡片持有人为《立场》员工陈朗升,指他之后曾于Facebook发文解释,「星星之火」实是「升升之火」的谐音,希望保持自己一份想做记者的火,又指自己的英文名跟一Ronson牌的打火机专用气同名,引来旁听席一阵笑声。

传媒有一定自律难以电影对评论评级

至于控方指出「有种责任」及「齐上齐落」似是2019年反修例运动时期出现,辩方就指从网上搜寻得知前者出自由歌手何韵诗主唱的歌曲《艳光四射》,并早在2014年同志游行已出现。至于后者,辩方指警方及政府官员亦曾使用该说法,就连问责官员亦有使用,而警方Facebook帖文亦曾写「齐上齐落・止暴制乱・纪律部队特务警察」,说法再次引起旁听人士发笑。

锺之后在覆问中指出,传媒角色仅为「中介、传讯者」,报道大众受关注的议题,强调难凭空创造或带领议题,而独立的媒体在议题设定的资源远低于政府,认为若政府因大众不接受其说法而归咎于传媒带动议题,则是「卸责嘅说法」。就控方指《立场》没顾及心智未成熟读者或会受政治评论文章影响,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指,传媒有别于电影有机构评级,问锺应否在新闻提醒儿童「要家长陪同下先睇得?」锺回应,传媒有一定的自律,相信若要评级,会「比色情电影难上万倍」,又指即使是三级电影,也非代表违法,更称:「三级片可能系传世艺术钜作」。

聆讯将于周四(30日)早上9时继续。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