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案】余慧明出席抗争派记者会 没参与草拟声明但同意内容

2023.08.25
【47人案】余慧明出席抗争派记者会 没参与草拟声明但同意内容 香港「47人案」被告之一、医管局员工阵线前主席余慧明。
余慧明Facebook图片

香港「初选案」周五(24日)续审,对出席抗争派记者会,余慧明表示,其他出席者「抗争意志较坚定」;自己因与他人不熟只自行坐一角,没参与起草当日的声明,惟她同意声明内容。她提及当时的「抗争立场」涉3个层次,包括作为医疗界别工会代表,就抗疫问题向政府提出批评及建议;争取医疗制度改革;及争取双普选制度。她解释因没有一个了解民意的政府,故另两层面未能争取成功。

由戴耀廷决定初选采用方案

本案踏入第114日审讯,最后一名不认罪被告、已解散的医管局员工阵线前主席余慧明第3日作供,并在完成主问后,开始接受控方的盘问。余慧明的代表大律师石书铭先在庭上展示「35+计划 卫生服务界讯息发布区」的WhatsApp群组讯息,显示在初选前一日,戴耀廷曾就卫生服务界选民认证问题提出4个处理方案,并由4名候选人表态选择;不过,由于4人分别选取了3个不同方案,最终由戴耀廷决定所采用的方案,是对投票结果只作参考,不具约束力,并指如大家不接受则不办初选;余指自己一直强调卫生服务界只有一个初选目标,选出一位候选人代表民主派出选卫生服务界,但戴耀廷的选择令她感到无可奈何,明言希望选举结果具约束力,又指自己如在初选落败,亦一定不会参选正式选举。

庭上展示的资料就显示,当初选结果公布后,戴耀廷即指群组功能已完成,然后退出群组。余指当时认为初选有结果后,「35+计划」便已完结,惟法官陈庆伟质疑,该界别的初选结果既是只作参考,似乎指「35+计划」已完结不正确,因可预计仍有其他协调工作需作跟进,但余就回应,相关协调工作「只系处理个烂摊子」,当时并不知道戴仍有后续工作需跟进。

与他人不相熟自己坐一角

余慧明又指,自己之后就群组发出讯息,邀请界别其他初选参选人商讨和磋商,又表示希望其他参选人尊重初选结果,但最终只有刘凯文一人应邀出席,席间刘凯文曾提出,希望成为她的「Plan B」,但余指自己当时因感到大家的政治路线不同,故拒绝了刘的提议。

庭上又提及余慧明当日出席2020年7月15日抗争派记者会的经过,透露自己是获邀出席,并知悉其他出席者包括黄之锋、何桂蓝、岑敖晖等人,理解是类似造势大会,出席者为立场较进取初选胜出者,与主流泛民主派有分别,抗争意志较坚定,故自己决定出席。

余又忆述当日抗争派记者会情况,自己到达后因与他人不太相熟,故自己坐在一角,亦没参与草拟当日所读的声明,但在法官提问下同意该声明内容。至于余跟其他记者会出席者的关系,余在法官陈仲衡提问下确认,有部分记者会出席者曾为她到街站助选,惟她指大家「朋友都称唔上,因为电话(号码)都冇」,指大家纯是到来站台,为其竞选团队邀请而到场。

「抗争立场」有3个层次包括争取双普选制度

余慧明又供称,自己当时的「抗争立场」有3个层次,包括作为医疗界工会代表,一直就抗疫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惜不被政府接纳,更被人形容是「别有用心、抹黑政府」;争取医疗制度改革、改善医患比例;以及争取双普选制度,又解释因没有一个真正了解民意的政府,故另两个层面所以未能争取。

余之后指,自己从没有与初选组织者或其他参选人,协议若当选后要做甚么,她亦对2020年3月26日、6月9日及7月6日的初选记者会一概不知情,直至收到审讯文件才得悉,以及至初选投票日前,才听闻过吴政亨筹办的「三投三不投」计划,但没深究当中详情。

辩方完成主问后,代表其他被告的辩方大律师均没有需要盘问。控方之后由副刑事检控专员万德豪开始盘问余慧明,先展示从赵家贤电话撷取的「35+计划 民主派卫生服务界协调机制协议」文件,指文件是卫生服务界初选参加者的共识,但余慧明不同意。万之后再指,该文件的共识在2020年6月8日前已达成,惟法官李运腾打断,问是否有证据显示余与他人有就初选商讨共识。

法官质疑控方未有记录显示赵家贤

控方回应是根据赵家贤电话的WhatsApp讯息记录所得,李官再问及赵家贤是否有出席卫生服务界的协调会议,控方回应没有关证据,之后李官指为节省时间,控方可指出案情,问余慧明是否同意;余表示不同意。

另外两位法官就提出,指6月8日有何重要性,控方回应指赵家贤在当天要求戴耀廷重新将协调文件最终版发予他,但李官质疑控方是否有记录显示赵收到文件后,与发予卫生服务界初选参加者的文件为同一份;控方就指法庭可作出「推断」。

聆讯下周一(28日)续。

案件编号:HCCC69/2022

记者:吴婷康 责编/网编:毕子默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