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案】控方指锺沛权曾批警方「721有勾结」 锺批「老屈」
香港「立场案」周二(21日)续审,控方指,从锺沛权的口供可见,他对警察观感很差,认为警方与白衣人「721有勾结」。锺严词反驳从没此言论,批评控方对其说话的演绎、总结「可以错得咁离谱、完全不符事实」。锺指,有预计《立场》在风暴下或遭针对,哽咽称作为传媒「最大、甚至系最后嘅使命,就系做个记录、做个报道」。
「立场案」踏入第44天审讯,控方展开第23日盘问前总编辑锺沛权,延续前一天盘问,提到《立场》曾就《国安法》征询律师意见,锺指根据当时律师意见,认为一般新闻工作及评论不会违法,另亦提及如当局要求《立场》提供资料,及有执法人员上门时如何应对的问题,《立场》亦作出一些决定,包括不刊登提倡港独的文章。
锺在盘问下指,虽然《国安法》实施后有人被捕,法庭亦作聆讯,但《立场》没有再询问律师意见,因他判断事件为政治决定,但相信会彻底影响香港政局及自由环境。锺沛权续指,早预期可能在在风暴下遭针对,更哽咽称在当时环境下,《立场》作为传媒「最大、最后的使命是记录和报道」,希望把握时机尽量多做报道,同时重申《立场》的使命是在环境大变前,尽量善用新闻、言论自由空间记录变化,营造接近百分百自由的舆论平台。
伍淑娟之后指出,从锺沛权的证供可见,他对警察观感很差,曾批评监警会报告没有公信力,更提出「721有勾结、831有暴力」,惟锺闻言即表示「不同意」,指自己从没讲过「721有勾结」,更反驳谓:「呢个就正正系危险地方,咁严谨嘅刑事检控中,检控官你对我说话嘅演绎、总结,可以错得咁离谱、完全唔符合个事实……可以想像一般政治评论我哋要包容,尤其针对公权力嘅评论,要包容好多唔同风格、程度嘅评论。」
期间伍一度欲打断锺发言发问,但锺就称:「我仲答紧你,畀我讲埋先,你唔好叠声。」然后续指,评论就算激烈,在某些人眼中被视为以偏概全,属冒犯甚至攻击,「但如果针对对象系行使公权力,公权力做错嘢影响系好大件事,会影响公众利益、福祉,所以应用最大尺度包容,言论可能有错,就交畀公开、多元、自由嘅公共舆论环境做讨论,老土啲讲句,咪愈辩愈明罗。」
他并重申,在严谨刑事程序中,主控多次错误总结或演绎其说法,「好似检控官你对我多次总结都系错,对我哋材料我觉得系匪夷所思、天马行空嘅联想,特别系对我哋卡片嘅联想,」惟也是其中一种评论。
伍就反驳,指控方「系推论唔系评论」,锺则回应,伍用开放式问题来推论,带领人思考「锺沛权点谂」也属评论,强调针对公权力的言论不应有含糊不清的红线及限制,亦不应动辄刑事化,不然造成的寒蝉效应将不利社会,更举李文亮医生为例,指对方若身处有言论自由的环境下,或许可避免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
不过,伍就质疑锺是欲透过法庭制造舆论,锺再反斥控方「我会形容你系老屈我嘅意图」,表示自己是在解释如何思考,为何如此重视言论自由,而发布文章最大亦接近唯一意图,是体现捍卫言论自由环境。
伍淑娟之后引述《立场新闻》社论「为何我们『针对』警察」(2019年6月14日),图证明控方没有「老屈」锺的意图,指文中提及「我们可以自豪地表明立场:我们『针对』警察。」而当时仍未发生721、831等事,但《立场》已表明针对警察及整个执法部门。
但锺亦读出文章一段,解释文中「针对」的意思,「我们所『针对』的,不是警察个人,而是警察作为香港唯一可以合法对公众使用武力的执法部队」,指出在文明、现代、民主的社会,大家会同意警队、警权「必须被最严格的标准审视」,强调是指「权力必须受到监察」实理所当然,更反问是何错之有?同时指文章针对一词有用引号,意指会监察、审视警方各种执法过程,绝无意图煽动他人仇警。
不过,伍淑娟再以另一《立场》社论「记者遇袭事大 制度崩坏事更大」(2019年7月23日),指当中内文反映锺的看法,是白衣人与警方勾结。但锺再反驳,指当中只是客观描述当时记者在现场的观察,尽传媒责任表达批评和质疑,结论指警方与白衣人有「勾结」,并指传媒至今仍未能作出「勾结」的结论,因此才会有传媒坚持调查当日警员收到的情报和调配。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记者:吴婷康/胡凯文 责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