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案】辩方呈各传媒何桂蓝专访驳煽动一说 引政府声明证「光时」涉违法忧虑有依据

香港「立场案」周五(31日)续审,辩方律师就涉及何桂蓝的专访,呈上其他传媒的报道,内容与《立场》大同小异。前总编辑锺沛权相信,反映大家一致不同意文章会造成实际国安风险,他并批警方以「大包围」方式下载文章后从中搜证。另就控方指梁晃维在专访中,认为「光时」口号会引来被捕的担忧毫无根据,辩方引述政府2020年的声明,提及「光时」口号有港独含意;另亦发生多宗拘捕事件,锺认为引证梁的担忧有事实基础。
相信《立场》与其他传媒专访意图和动机一致
就涉案《立场》文章〈【立会选战】何桂蓝专访 — 除下记者证后,还有人与她同行吗?〉,余若薇在覆问中指,控方曾指控《立场》透过文章为何桂蓝增加曝光率及「捧佢」,锺曾否认,她于是列举4篇其他传媒访问何桂蓝的文章,指同时期亦有数间传媒访问何,而这些访问与《立场》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同提及何由记者身分转变至政客及其「破局」政治主张,问锺有关传媒发布文章的意图。
锺指当中《众新闻》及《端传媒》的文章都是有质素,是行内被推崇、被肯定的传媒机构,相信《立场》与他们的意图和动机一致,认为需要记录及报道政治人物的背景、政治思想的来源、其主张和未来的计划。
庭上呈民调显示《国安法》后港人对中央信任回升
他在覆问亦指文章「绝对唔会」引起憎恨及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有即时及实际的风险(real risk)。他并指,警方早于2021年6月22日因收到《立场》可能把文章下架的消息,开始大量下载文章,惟在当日前,《立场》无收过来自执法部门的信件或声明,指控文章造成即时危险、内容不实;而警方在《苹果日报》倒闭后,才根据情报以大包围方式先下载数量不明的文章,继而拣选多篇文章找证据,故认为警方不是因为文章实际制造风险,或有任何客观现象、事件或资讯,显示文章煽动具体仇恨或叛离行为。
另外,控方曾指称案发时间本港社会不稳,《立场》文章的批评引起市民憎恨中央政府,辩方就向法庭呈上《香港民意研究所》进行的「市民对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1992年2023年)调查,余若薇并指出,当中显示《国安法》通过后,港人对中央信任程度由-43%升至-29.4%,2021年上半年更进一步上升至-2%,锺就确认,上述结果肯定无法支持控方的说法。
不能理解为何控方没有找出相关资料却提出质疑
至于另一检控文章,〈【专访】高歌《热爱基本法》仍被DQ 梁晃维:可能连区议员都时日无多〉(刊于2020年8月12日),控方曾问及锺沛权对专访中梁称:「《国安法》无孔不入,好像每一日国安都只是等大家讲『那四个字』,就去捉人」的四字何解;锺当时估计是「光复香港」。控方就指警方不曾表示单凭叫「光时」口号会即时作出拘捕,质疑有关担忧没有根据。
不过,余今天呈上政府于2020年7月2日刊出的〈特区政府声明〉,指当中提及「光时」口号有港独、颠覆国家政权等含意;另外,亦有多篇传媒报道,显示有人因展示「光时」而被捕。锺回应,上述报道引证梁的担忧有充分事实基础,直指:「唔知点解控方搵资料会搵唔到出嚟,但又要质疑呢样嘢。」
法官郭伟健问及「胶」是否一定负面
而就专访邹家成的文章〈【专访】由「无人识你喎」到新东初选出线 邹家成:证明本土理念系有得赢〉(刊于2020年7月27日),余引述邹家成的访问及其Facebook帖文,反驳控方指邹视政权为敌人,指邹的敌人为「政棍」、「大中华胶」、「过气或老派嘅民主派」,并着锺解释「大中华胶」何解。
锺指「大中华胶」可指认同中国文化、中国身分和在政治议题上,会一并考虑香港及内地利益的人,其间一度引起法官郭伟健关注,问及「『胶』系咪一定负面?」锺于是回答,有人会用以自嘲,但亦有人不介意,甚至认为「你话我胶都好,我就系胶」。
911后美社会气氛敏感仍没限制「叛国」声音
对于控方在盘问时,曾多次提到DQ立法会议员或参选资格是有法可依,余若薇在覆问中引前香港大律师公会时任主席石永泰于2015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这的演辞,指「法治」概念不仅是只懂盲目地「守法」,更包括尊重独立的司法机构,演辞并提及公众或传媒评论、批评政府行政举措,是希望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回应,官方不断重覆「依法办事」,有低贬法律、混淆视听之嫌。锺同意石所言,认为对法治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依法执法」的层次。
另外,控方盘问时曾问锺会否在911恐袭后访问拉登,余若薇今问锺是否知悉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将拉登访问刊出?锺表示有印象,并指不会理解为CNN因支持拉登而作出报道,指当时在美国,有不少异见人士及知识分子,曾批评恐袭事件的深层原因,并惹来他人批评是「叛国」,惟这些「叛国」声音没被限制发表及讨论,且911后美国社会气氛较2019的香港更敏感,但当地传媒不仅有转载拉登访问,亦容许为恐怖主义提供理由的论述自由发表和讨论。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记者:吴婷康 责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