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對封殺華為意見分歧 德國、新西蘭擬亮綠燈

0:00 / 0:00

英國認為華為產品風險可控的言論,引起骨牌效應。繼新西蘭之後,據報德國亦傾向允許華為,參與下月的5G網絡競投。除了西方國家對是否使用華為產品出現分歧外,歐美電訊業界亦出現不同聲音。有學者分析,這些不同領域的分歧,或會進一步削弱盟友的關係。而華為創辦人繼續打輿論戰,再次接受國際媒體訪問,強調公司沒有充當中國政府的間諜。(文宇晴 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德國將於3月底開始5G網路建設競標,近日網絡安全部門指出,進行調查後未有發現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利用其設備竊取機密的證據。報道又引述官員表示,德國數個政府部門已達成初步協議,容許華為競投建造當地的5G網絡。但是必須先得到全體內閣和國會通過,預計需時數星期。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則向《路透社》表示,德國當局尚在討論階段。

德國內政部發言人格魯內瓦特(Bjorn Grunewalder)周二(19日)以電郵回覆美國財經媒體CNBC表示,法律上不能直接排除任何特定的電訊商,因而政府將尋求修改國家電訊法例,在確保網絡安全的前提下,容許信任度較低的設備供應商,也有機會參與當地的5G網絡建設。

綜合報道,德國若為了經濟效益,漠視國家安全便容許華為參與當地的5G網絡建設,將引起盟友美國的不滿。

關注國際時事的安徽合肥異議人士沈良慶認為,目前出現了比較明顯兩極化聲音。

沈良慶說︰在海外,我們通過各種信息渠道,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各個國家政府可能有自身考量,美國方面,我不認為華為問題僅僅是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但我承認這是合理的擔憂。同樣的,英國或是德國政府或是其他國家,也許會有其他例如經濟方面的考量,所以願意在國家安全方面作出讓步。

除了歐洲國家陸續出現與美國立場不一致的情況外,電訊業界亦開始出現分歧。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總部在英國倫敦﹑由超過220個國家及地區、800個移動電訊商、200個電信公司組成的「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上周發表沒有點名華為的聲明中,呼籲歐洲不應立法限制禁用任何網路設備供應商,因為若是這樣便會令到歐洲網際發展受阻。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無線通訊和互聯網協會」(CTIA)周二(19日)發聲明反駁,指出GSMA不代表所有業界的觀點。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曾建元分析,這些不同領域的分歧,或會進一步分化西方國家的盟友關係。

曾建元說︰我們看到很多西方國家的這種自主性,我本人有這種(分裂)擔憂,有些國家認為是可以控制(安全風險),那就沒有太多的理由可以禁止華為。目前的技術,英國說有辦法控制,未來呢?誰能防止﹑誰能保證這方面「後門技術」﹑「監控技術」不會再上一層樓?

據了解,由GSMA主辦的全球行動通訊業界的盛事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下周將在西班牙巴塞羅納登場。屆時,美國將增派人員參加外,華為亦會增加曝光率。

此外,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一反低調的常態,再次接受國際媒體訪問,就華為被封殺一事開腔回應。他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再次強調華為沒有充當中國政府的間諜。

近日歐洲多個國家相繼改變口風,立場與美國背道而馳。與美國同屬共享情報網絡的「五眼聯盟」,英國﹑新西蘭表示不排除允許華為參與當地的5G通訊網絡建設後,只剩下加拿大未正式表態,而澳大利亞則於去年宣布,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當地的5G網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