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戰下經濟趨下滑 中宣部禁媒體「唱衰」經濟

0:00 / 0:00

在中美貿易戰及經濟漸趨惡化的環境下,中國中宣部下達禁令,禁止媒體報道中國經濟下滑,其中涉及物價上漲和大型企業破產,成為敏感內容。(黃小山 / 劉少風 報道)

本台記者由不同渠道得悉,多個媒體在周五(28日)收到中宣部的口頭通知,涉及禁止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五項禁令及一項限制報道令。

據知,有關禁令的內容分別是“下滑的經濟數據、地方債務風險、中美經貿摩擦的不利因素、消費降級、通脹”五大部分;通知還指“社會熱點事件,必須嚴格審查後統一報道”。

在新聞報道被嚴格管控的常態中,財經、娛樂和體育,具有一定言論空間的範圍,而官方嚴厲管控經濟報道的現象,近年並不多見。

媒體人士趙先生周日(30日)對本台記者證實了管控令,並透露之前已經有風聲,曾經可以報道的財經新聞,現在已經無法通過選題,而比較多見的財經評論,現在亦很少人敢去寫。

趙先生說:是這樣的好像是下了個命令、下了六條的命令,就說現在經濟形勢不好。經濟降級不能說,金融、房地產都不能說。經濟大環境很差,所以就不讓弄了,我之前是有幾個跑財經的記者,好多稿子都滅掉(取消)了,這個是真的。而且就不容許所有的經濟調查,就是有一些題目會被滅掉,對於分析類的稿件好像大家都寫的很少了。這是我知道的。

趙先生還說,通知是下發到傳統媒體,是中宣部直接下令。而網信辦對網絡媒體亦實行同樣的嚴控,包括近期的網易財經和鳳凰網被整肅,其中都是因為報道了敏感的經濟問題。

趙先生說:這個禁令應該是中宣部的吧,他面對的應該大部分是傳統媒體吧,鳳凰網應該是網新辦。我看鳳凰網它其實已經整理的很乾淨了,具體發生甚麼事情應該是經濟問題吧。

一位大學的財經教授周先生周日亦對本台表示,以前雖然對敏感的經濟現象報道實施管控,但都是針對個案的管控,很少就經濟領域發布大範圍的報道禁令。

他認為,近一年來中國的經濟狀況確實壓力很大,但究竟有多差,並不知道。除了官方公布真實性存疑的數據,即使是從事經濟研究的學者,在中國亦很難取得真實的數據。

周先生說:是的,有這個消息,最近幾天吧。以前只是個案,沒有像現在發動正式的通知。實際以前它(當局)也不希望你討論,你討論他會把你文章刪掉,這樣成果也不可能發表。經濟狀況目前所看到的形勢不是蠻好,很多中小企業關門了,銷路不太好,它(企業)沒辦法給員工發工資啊,所以只有關門。這是最近一年了,這種現象比較多。這種研究的話它的成果也是不能發表的,再說有能力做這種研究的人也非常少。沒有具體的數據,他沒辦法做具體的研究。

另據前線記者透露,因為經濟狀況持續惡化,他們關注了很久世界五百強企業、天津的渤海鋼鐵倒閉,稿件都已經被取消,理由是在現在的大背景下,事件變得非常敏感。

多年從事人口研究的易富賢指出,他看到了相關資訊,但他無法從微觀作出判斷。但是從人口結構判斷,他十年前就已認為,由2012年開始,經濟轉彎就會出現。

官方至今沒有回應對嚴厲管控財經報道的原因,而中宣部和網信辦亦沒有表態。

由於擔心引發民眾恐慌,中國官方三年前開始逐漸加大對經濟報道的管控,其中官方首次提出,禁止媒體「唱衰」經濟。2016年,網路大V“蠻族勇士”就因為持續發布經濟分析文章遭到官方持續查封;而發布一些直接針對企業的批評性言論,甚至遭官方抓捕。